随着各类智能设备如智能汽车、智能手表、智能家电、VR/AR等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生活,人工智能也在快速从“云端”走向“边缘”。在此趋势下,从近日召开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2)”上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芯片企业开始加强其在边缘智能领域的布局。
边缘AI处理需求爆发
本轮人工智能热潮启动之初,许多企业都相信人工智能最适合放置的位置是在云端,这也是大量企业将数据迁移上云,并将相应的处理运算交由云服务器承载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发展,边缘与终端采集到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且对实时响应和低延时有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向边缘计算延伸也就变得不可阻挡了。
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在WAIC2022主题演讲中就指出边缘侧创新的重要性。“AI处理能力需要扩展至边缘侧,情境丰富的数据在边缘侧产生,分布式智能应运而生。这将显著推动更加丰富的AI应用规模化部署,同时整体提升云端智能。”安蒙也强调了终端AI具备的多项重要优势,“终端侧AI能够提升安全性、保护隐私,敏感数据可保存在终端,无需发送至云端。它能够侦测恶意软件和可疑行为,这对大规模共享环境至关重要。终端侧AI将赋能新的颠覆性技术,它还将助力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和带宽。”
恩智浦半导体全球执行副总裁兼CTO Lars Reger在题为《赋能边缘端智能》的演讲中也强调,当实时响应和低时延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时,就需要依靠边缘计算架构。寒武纪董事长陈天石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寒武纪所做的事,就是为各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全算力的产品支撑。
IDC预计,未来几年64%的数据将在传统数据中心之外产生,这意味着更多的数据智能处理将在终端和边缘侧完成。海量数据的接入,使AI处理的重心正向边缘迁移。
现阶段使用AI的能力,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原来习惯,不宜轻易改变。比如原有的教学模式,大家都习惯了纸质试卷,如果你取消纸质试卷,全都搬到线上,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严重问题。虽然要求网上答题也可以数字化,但这就改变了习惯。而一改变习惯,就很难大规模使用。
基于此,出于尊重教师批卷和学生作答的真实习惯,作业帮创新了业务思路:在作业系统中引进了“原卷留痕”这个功能。
所以,在王岩看来,我们更多需要的是进行思路上的创新,去降低技术的使用门槛,以不改变习惯的情况下进行数字化。
从作业场景放大到教育场景,就会发现很多新场景下的新的需求。比如体育场景:体育老师在上课期间非常注重每位学生可以承受的运动强度,比如心率的监控。当学生运动时心率过高了,就应该提醒学生停下来休息。再比如“跳绳计数”,我们不用计数器,而是让摄像头去自动识别和计数会更加便捷。另外,肢体动作类的捕捉也是一个实用的技术,来帮助学生查看动作是否标准和规范,这些AI都可以做辅助纠正。
岛内外创新生态共振
问及当初来张江当“岛民”的原因,企业说得最多的还是“生态”。
“在我们登岛之初,经常可以看到头上各种各样的无人机在飞,地上无人车在跑着,小型的机器人、大型的车辆也在反复做着实验,整个岛上的科技感和未来感是非常强的。在这样的氛围里去做研发的话,技术人员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云从科技副总裁朱健对第一财经说。
在朱健看来,过去研发人员这样开拓眼界需要跑遍世界很多地方,但是如果在岛上这么一个浓缩的地理位置,一下子就可以对人有很多的启发。“人才在这个地方形成了聚集之后,大家会经常一起交流,会出来很多新的idea.”
于是,云从科技成了第一批“岛民”,目前在岛上租用了两幢办公楼。
2020年进驻岛上的红杉中国孵化器总经理刘珣告诉记者,在当初在选址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城市以及产业园区的创新的氛围,和生态产业链。“张江人工智能岛本身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新生态,比如说岛上的创新中心80%以上是大型跨国企业的,还有一些我们本土走出来的研发中心。这些产业方的创新中心,就会跟红杉的入孵企业,以及我们投资的一些早期企业,有很多的化学反应,通过产业端、资本赋能端,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结合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