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雾霾”问题爆发,催生了空气净化器行业的繁荣。但随着空气质量改善,空气净化器热度陡降,空气净化器行业的竞争态势发生了巨变:从早期的红利爆发到如今产品同质化严重,空气净化器行业进入了市场调整阶段。
“便宜的不靠谱,贵的买不起。”这是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普遍看法。一般来说,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均集中在“防霾除醛”,而空气净化器实现这些功能,自然需要灵敏的“鼻子”:气体传感器。它可以将气体浓度等信息转化成机器或者人们可使用的符号,是空气净化器中最为关键的元器件。
随着我国电子元件技术不断发展,“气体传感器”国产化不断加速。在进口替代浪潮中,四方光电有着耀眼的成绩。目前,四方光电的气体传感器,已应用在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终端产品中,如美的、格力、路虎、捷豹等。国内外知名家电和汽车品牌纷纷选购四方光电的产品,可见其实力不容小觑。
如今,外资品牌和国内龙头厂商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四方光电依旧获得众多客户认可,背后原因是什么?消费市场对气体传感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方光电如何突破技术和成本双重难题?
工业转向民用,底气何在?
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只半导体传感器正式诞生;20世纪50年代,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技术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将该技术发扬光大;直到20世纪70年代,气体传感器技术才流传到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中国才进入气体传感器的研制阶段。毋庸置疑,在气体传感器领域,中国起步晚于西方世界。
当气体传感器走向产业界,中国与欧洲、日本的差距仍然存在。最初,气体传感器更多用于工业领域,尤其在环境监测及工业过程气体分析仪器领域,这些行业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核心气体传感器模组不得不依赖进口。
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期间,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发现了气体传感器主要从国外进口,国内仅有少数企业掌握相关技术。而且,气体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于是,熊友辉从电子、机械、软件专业,各挑出1名硕士研究生,组成4人团队,并成立了四方光电。
2003 年,四方光电成功开发了“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恰逢国内有机元素分析仪器国产化过程中急需红外气体传感器。于是,四方光电迎来了公司发展的“黄金期”。到2009年,四方光电的年销售额已达5000万元。
2013年左右,国家倡导供给侧改革,工业企业大规模停产、停建,四方光电开始从工业市场走向民用市场。恰好在2014年左右,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空气净化器行业迅速发展。四方光电凭借着气体传感核心技术,快速响应下游客户的产业化需求,并一举收获了国内外诸多知名客户,如美的、格力、海尔、小米等知名厂家。
每一次市场需求变动均是四方光电发展的东风,而每一次“巧合”均来自于四方光电的努力。自创业以来,四方光电便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并采取预先研发和同步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模式。基于多年技术积累,四方光电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技术平台,这一技术平台将如何发挥作用?在产业化过程中,四方光电会形成哪些优势?
为何备受大品牌青睐?
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人们便开始关注空气质量。2014年,雾霾让全社会认识到空气净化器的重要性;2019年,国内空气净化器行业对产品的功能性和智能化均有了较高的要求;2020年新冠肺炎的影响下,消费者对净化器的需求日趋多元化,除净化空气外,还需具备杀菌消毒、净化除尘、祛除异味等功能。
在下游消费需求的推动下,多功能集成已经成为气体传感器的市场客观需求。
如果空气净化器想完成诸多功能,那么气体传感器需要同时检测不同气体,还要检测不同气体的不同特性,如浓度、湿度、温度、压力等。如此一来,以往单功能气体传感器便逐步被复合型传感器取代。
更重要的是,气体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行业众多,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医疗、工业过程、环境监测等行业。而且,气体传感器的终端客户覆盖行业类型广泛、种类繁杂,终端产品的个性化程度高且较为复杂。
可见,无论终端产品功能还是气体传感器的行业特性,均对气体传感器厂商的技术全面性和产品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技术方面,四方光电将积累多年的气体传感技术整合成技术平台。基于该技术平台,四方光电能够有效统一公司技术和客户需求,为公司的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凭借该技术平台,四方光电能够用一项技术打入诸多终端市场和应用领域。
在产品方面,四方光电拥有粉尘、CO2、氧气等不同种类的气体传感器和尾气、煤气、沼气等不同气体分析仪器的生产线。
正因四方光电拥有深厚的技术实力和种类多样的产品,才能快速响应客户订单需求,且交货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四方光电能够快速捕捉自身的核心诉求,可以极大地降低客户供应链管理成本。
凭借自有技术和自产产品,四方光电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巩固自身市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