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还涨得动吗?

2022-12-16
关注
摘要 尽管在前几个月,芯片荒在产能陆续恢复的情况下有所缓解。

  尽管在前几个月,芯片荒在产能陆续恢复的情况下有所缓解。

  但近期受国际局势及全球疫情局部反弹的影响,全球汽车市场也将再次回到缺芯的状态,而这也有可能导致原本就表现不佳的车企产能进一步受限。

  预感不足与严重低估

  据摩根士丹利表示,瑞萨、安森美目前正削减一部分第四季度的芯片测试订单,显示车用芯片缺货得到明显缓解。

  产能方面,虽然汽车芯片的产出在提高,但成熟工艺的汽车芯片仍然供不应求。

  有汽车制造商正在转向采用先进工艺节点制造其芯片,特别是针对新车型和电动汽车,还试图为其现有车型采用新工艺芯片,以应对成熟芯片短缺。

  值得注意的是,身处汽车供应链环节的厂商并没有感到芯片够用了。

  汽车芯片产品较多,需求状况不同,不应一致性地看待。

  目前中低阶功率半导体和MCU相对不缺,但新的功能性产品及高阶MCU、ADAS、AI、感测器、车用DDI相关芯片则相对短缺。

  目前接收到客户讯息仍有的还在缺货,特别是高阶MCU与AI相关芯片,有的芯片相对不缺,但也并未转为过剩。

  根据测算,汽车行业90nm(含)以上制程的芯片到2030年将达到67%左右。然而,这种需求却被严重低估。

  汽车芯片的“过剩”风波

  时隔两年,今年芯片形势突然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尽管最近有所改善,但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不太可能在2024年之前完全解决,因为供应增长无法赶上需求的快速增长。

  芯荒、缺芯问题一直存在,而这个问题也导致了芯片价格在飙升,这对于主机厂的采购成本也将增加,订单的交付周期也将延长。

  车企与晶圆厂就明年代工报价的商讨已进入高潮,小部分晶圆厂有望成功调价。虽然幅度小,但涨价似乎避无可避。

  麦肯锡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未来几年,汽车芯片短缺情况很有可能会继续存在。

  对比全球车用半导体营收趋势与汽车产量变化,可以发现近年车用半导体营收年复合成长率(CAGR)高达20%,汽车产量却只有10%。

  三年前,由于汽车厂商对后几年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的快速增长预测不足,导致了芯片预定量不足,加上随后爆发的疫情,使得汽车缺芯问题愈发严重。

  而如今,随着全球疫情情况趋于缓和,半导体市场也由于高通胀导致需求收缩,再加上过去几年间投资的芯片厂商新产能逐步释放,汽车芯片短缺问题本应该得到缓解。

  但是从从各大汽车厂商和预测机构所报告的数据来看,汽车芯片短缺情况仍十分严峻。

  IDM大厂的车用IGBT交期都在50周以上,2023年车用芯片包括功率半导体等产品价格的涨势可能延续。

  这一趋势在近期车企与晶圆代工厂针对2023年报价协商中也已显露苗头。

  部分晶圆代工厂商预估,可达成2023年全年代工报价个位数百分比调升,并表示更高比例涨幅可能性依然存在。

  “涨”和“不涨”都焦虑

  自动驾驶从L2发展到L4,汽车电子需求量就要增长一倍。

  当燃油车升级为电动汽车,半导体需求量也会增加一倍。

  如果车要变得更智能,需求量可能会有3到4倍甚至是更高的增长。

  全球芯片半导体产能不断扩充,汽车产量相比之前有所减少,但缺芯问题仍是影响汽车交付的一根刺。

  如果芯片良品率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相应的费用便可分摊到每一颗芯片上。

  但眼下的需求是否是真需求,以及又能持续多长时间,是摆在晶圆厂扩产动作面前的问题。

  根据麦肯锡预估:2021年到2026年,90nm芯片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仅有5%左右,供需之间的缺口短期内无解。

  近日,由于铜、金、石油、硅片等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多家汽车IDM已通知客户,明年车用芯片报价将调涨10-20%。

  关于最新一轮涨价潮的更多细节尚属未知,但明年汽车制造商的芯片成本肯定会上涨。

  结尾:明年大幅涨价潮可能性较小

  在需求端,尽管新能源汽车发展异常迅猛,但从增速上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逐渐趋于稳定。

  同时,芯片供应商的产能正在不断扩充,2023年将释放一定产能,缓解车用芯片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现状。

  目前看来,代工价格上调已不可避免,代工价格上调后,车企的造车成本会随之增加,最后可能会反映在售价上,汽车销量也可能会因此产生一定波动。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