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与传感器技术运用息息相关的国内智慧农业、智慧农机应用领域,有哪些最新应用呢?一起来跟随新利18国际娱乐小编来看看以下三则简讯。
LED植物工厂内部,资料图
1.国内首个智能型LED植物工厂采用传感器实现智能化管理
在位于北京的国内首个智能型LED植物工厂,3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玻璃房内,是由双列5层育苗架组成的植物育苗工厂,蓝色、紫色的人工光源下,排列整齐的种苗正茁壮成长。据了解,该LED植物工厂是通过一套新型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来进行智能化管理的。
在该系统中,环境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3部分组成。据介绍,这里有几十个传感器,覆盖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酸碱度、营养液浓度、液温和溶氧等作物根上部环境因子及其根际环境因子。
安装的几十个农业传感器,可实时监测作物根部各类环境影响因素。资料图
通过传感器,以及搭载人工智能摄像头的视觉分析系统,不断优化调节温光水气肥等参数,采集植物生长表型参数变化并进行学习计算,进而得出作物生长最优化的数据模型,实行植物对话。其最终的目的。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产量、最优化的质量。
据介绍,LED植物工厂是国际公认设施农业发展的最高级阶段。说它最高级,是因为植物工厂是一种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的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由计算机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进行自动控制。
所以,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可以实现在荒漠、戈壁、海岛、水面等非可耕地,以及城市摩天大楼或普通家居,乃至外太空环境下进行农作物生产,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口舌之需。
2.上海崇明:近百个传感器可判断农作物是否“生病”
日前,上海市崇明区的“农业智慧大脑”开始试运行,未来,种田不仅要靠经验,更要靠数据。
据了解,在崇明,北湖、新平、春润等五个试验基地中已经安装了近百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不仅可以识别农户在农田中人工除草、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农事行为,还可以对水稻等农作物进行智能识别,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比对水稻生了哪种病。
识别了“生病”,这一系统还试图为水稻“治病”。据介绍,当识别出病虫害类型后,系统会自动给出下一步的处置建议,并经过农业专家的双重审核,指导农户及时处理。有了摄像头的识别,农户多施了肥、多打了药,都可以通过智能动作识别和比对出来,以从源头保障粮食种植的绿色、安全。
目前,这一智慧大脑还在试运行阶段,智慧农业的尝试也才刚刚开始。下一步,崇明还将继续打通数据、扩展应用,让更多的数字技术指导农业生产。
2019年山西襄汾麦收农机作业,资料图
3.农机智能监测系统为山西小麦机收保驾护航
7月4日,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称,山西省“三夏”农机化生产基本结束,农业机械承担和完成了95%以上的生产任务,小麦机收率达到98.1%,保证了小麦颗粒归仓,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今年山西共投入农业机械45.2万台,日均投入联合收割机5000多台,播种机4000多台。智能化技术应用使机车流动更加优化。农机作业监测系统、智慧农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及手机App得到大力推广。
据了解,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在手机App上发布信息,实现供需双方无缝对接。小麦收获、免少耕播种、无人机植保等农机作业上安装了基于传感器技术的监测系统,机手可随时查看作业面积、作业质量、历史轨迹等数据。
智慧农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能显示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加油等服务站点,机手用手机App能查询和导航到最近的服务站点,大大节约了农机维修、补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