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驳船船员上岸僵局依旧,货主出口受到影响,船员疫情防控政策亟待调整。
包括美的集团在内的多家出口商企业,日前正式向广东省商务厅投诉,反映港澳航线物流不畅,使其遭受了巨大损失。
中国航务周刊从8月中下旬开始,对港澳航线驳船船员上岸难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据中国航务周刊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因船员无法上岸、换班困难等问题,至今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由此产生的中转运输受 阻,已切实影响到供应链两端。
以美的集团为例,该公司2020年海外订单处于不降反升的态势,但由于国际远洋船舶严重缺舱,以及港澳航线驳船停航等原因,出口业务受到明显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由于出口舱位缺口达3000个,10%的出口订单受到了影响。9月1-7日,出口舱位缺口扩大到3200个,约有30%的订单受到影响。预计整个9月份,出口舱位缺口将达到8000个以上。
美的集团表示,如果这 种状况持续到年底,预计受影响的出口额将达30亿美元。
出口企业投诉的同时,进口方面也不乐观。港澳航线运输受阻,很多进口集装箱无法进入内地。驳船船员换班僵局问题,持续发酵。
由于港澳航线驳船靠泊香港地区,根据相关政策,按照外贸船舶进行疫情防控。因此,驳船船员要离船,须集中隔离14天,隔离费用由船公司支付或自行承担。每个船员的隔离支出,从住宿、伙食、检测到接送,整个过程共约2万元左右。
同时,按照防疫工作要求,航行粤港澳航线的船员,每7天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有的港口码头甚至要求,船员每次进港,都要进行核酸检测。
据中国航务周刊记者了解到的信息,驳船船员增加的工资或补贴,以及为船舶配送的粮食、肉菜等生活用品的费用,船公司每月为每个船员多支出4000元以上,比疫情前增长约50%。此外,包括14天隔离期间工资如何发放、停航损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也难倒了不少船公司。
好消息是,近日,入境人员隔离政策的大框架,已出现变化。国家卫健委表示,结合全国疫情形势变化及研究进展,国务院组织修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其中提到,境外疫情输入防控,调整为“7+7”“2+1”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即入境人员在入境口岸接受海关核酸检测后,在入境地集中隔离7天,并自费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者,可转居家隔离7天,并于隔离期满14天后,自愿自费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如若采取“7+7”的方式,隔离成本确实会有所减少。不过,这一框架目前只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允许,具体实施,依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广东省船东协会副会长徐跃明告诉中国航务周刊记者,据其了解,广东省各口岸目前尚未执行这一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隔离费用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驳船船员在船工作期间,完全不能上岸活动,也有可能“阻止”大批船员返岗。
深圳市共航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航介绍说:“疫情发生前,两广地区的驳船船员,一般在船工作1~2个月会回家休息一周,这样既能调节情绪,又能照顾家庭。如果家中有急事,一两天内也可以赶回家处理。疫情发生后,船员只能在窄小的船上生活,且只能连续工作,无法放松,劳资矛盾甚至家庭矛盾时有发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驳船不同于远洋大船,基本没有文娱休憩的空间,因此船员被困船上,便有了“坐水监”的说法。继而出现强行离职、集体罢工的情况,导致部分船舶被迫停航。
徐跃明直言:“能否让船员上岸,是问题的关键。船员在香港地区严禁离船上岸,因此不具备感染的条件,但是在内地依旧无法上岸活动,连续几个月在只有几平方米的空间中生活,即便解决了隔离费用等问题,可离开船后,谁又愿意再回到船上呢?”
刘航也认为:“如果能允许船员上岸活动,情况会改善很多。”
船东建议,尽快取消隔离或者灵活采取隔离措施,他们担心这样下去,即便进一步给船员加钱,恐怕也无法妥善解决问题。
事实上,关于船员的待遇问题,中国航务周刊此前已收到大量反馈。一些船员表示,即便工资上调,考虑到工作的辛苦程度,工资水平依然较低。还有船员称,只有部分高职位的船员工资有所上调,而像水手这样具有危险性的一线岗位,工资并没有增加。
对于驳船船员工资的实际情况,中国航务周刊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就集装箱船而言,水手的月薪普遍在5500元~6000元,水手长的月薪在6000元以上。不过疫情之后,工资上调的主要是船长、轮机长等职务,水手的工资上涨缓慢。
对于这一问题,该知情人士解释称,港澳航线驳船基本上是内河船,内河船船员与海船船员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学校对其进行培养,职业化程度较海船船员有一定差距,待遇也无法相比。
他表示,应该以看待岸上工作岗位的眼光,去看待港澳航线驳船船员。在待遇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做港澳航线驳船船员还有种种不便,很多人自然选择不做船员,或者只上内贸航线驳船,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
因此,从长远来看,一方面,要认可驳船船员的辛苦付出,提升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内河船员的培养,提升其职业化水平。
而从更为紧迫的层面看,从政策上解决疫情下驳船船员的隔离和上岸问题,才是缓解船员和船公司压力、疏通港澳航线物流的根本所在。
对此,9月22日,广东省船东协会第三次向广东省商务厅递交了有关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对到香港地区作业不超过36小时且定点航线的船舶, 如到香港机场“三跑”、大埔、青衣等混凝土搅拌站的自卸砂船和罐装水泥船,以及在油码头装卸作业的油轮,船员进行正常换班时,经核酸检测合格后,免除14天的隔离观察期。
第二,简化港澳航线船舶转作内贸运输的手续,转作内贸运输期间,船员继续在船上工作14天后,经核酸检测合格,允许船员自行正常换班,免除14天隔离观察期。
第三,其他连续航行港澳航线船舶的船员,离船换班休息可采取“7+7”的管控措施,即船员离船前7天内(保持船舶航行运作)作两次核酸检测均合格的,离船换班休息时,只作7天的隔离观察,以减少船员集中隔离的时间与成本。
广东省船东协会还建议,对目前航行粤港澳航线的船舶,作特殊补贴。比如,船舶运作期间,对船员的例行核酸检测费用,以及船员换班时所需的核酸检测费用和隔离食宿费用,由政府财政支付;对疫情防控以来,港澳航线船舶所增加的成本费用,作适当的财政补贴。
同时,要统一规范各地各级政府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管控既要落实到位,措施又要灵活有效,尽力减轻企业的负担。
中国航务周刊记者还从广东省商务厅港口口岸处了解到,目前,商务厅已就此成立专门工作组,正在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调研。
期待各方共同努力,尽快打破港澳线驳船运输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