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是最常用的被动元器件之一

2023-04-22
关注

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是指多层陶瓷电容器,是最常用的被动元器件之一。它由多个薄层陶瓷片和电极组成,每层陶瓷片上都涂有电极材料,并将多个陶瓷片叠加在一起,形成多层结构。MLCC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电容量大、电压稳定性好、频率响应好、温度系数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滤波、耦合、绝缘等电路中。

MLCC的结构

MLCC的结构由LMV358IDR电极、陶瓷薄片、内部焊料、外壳四部分组成。

电极

MLCC的电极分为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内部电极是由电极材料铸造成的,它们被沉积在陶瓷层之间。外部电极是由导电粘合剂构成的。它们用于连接内部电极和外部电路。

陶瓷薄片

MLCC的陶瓷薄片是由氧化铝和氧化钛等材料制成的,陶瓷薄片的特点是容易形成均匀的电场分布,能够保证较高的电容稳定性。陶瓷薄片的厚度一般在10-50微米之间。

内部焊料

内部焊料是将电极和陶瓷层连接的材料,通常使用的是银、铜、镍等金属。

外壳

MLCC的外壳材料通常使用的是有机材料或金属材料。有机材料主要是热塑性材料,通常用于低电容量的MLCC。金属材料主要是铅、锡等,通常用于高电容量的MLCC。

MLCC的制造工艺

陶瓷薄片的制造

陶瓷薄片的制造是MLCC制造的关键步骤。陶瓷薄片的制造过程包括原料制备、成型、烧结、切割等步骤。在原料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氧化铝、氧化钛等材料混合,形成陶瓷粉末。然后将陶瓷粉末通过成型工艺形成陶瓷薄片,并在高温下进行烧结。最后,将烧结后的陶瓷薄片进行切割,形成所需的尺寸。

电极的制造

电极的制造包括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的制造。内部电极是通过电极材料铸造成型的。外部电极是通过导电粘合剂构成的。导电粘合剂是一种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主要由银粉、树脂等材料组成。

内部连接

内部连接是将内部电极和陶瓷层连接的工艺。内部连接通常使用的是银浆或者铜浆等导电材料。将导电材料涂在陶瓷层上,然后将内部电极放置在上面,使导电材料与内部电极连接。这个过程需要通过高温烧结来完成。

外部连接

外部连接是将外部电极和内部电极连接的工艺。外部连接通常使用的是焊料。将焊料涂在外部电极上,然后将MLCC放入炉中进行烧结。烧结过程中,焊料熔化,将外部电极与内部电极连接起来。

封装

MLCC的封装通常有有机封装和金属封装两种。有机封装是指将MLCC放在有机材料中进行封装。这种封装方式适用于低电容量的MLCC。金属封装是指将MLCC放在金属材料中进行封装。这种封装方式适用于高电容量的MLCC。

MLCC的应用

MLCC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滤波、耦合、绝缘等电路中。具体应用包括电源滤波电路、信号耦合电路、信号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绝缘电路、振荡电路等。在电子产品中,MLC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数字化、小型化、高速化、高频化的今天,MLCC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总之,MLCC是一种重要的被动元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电容量大、电压稳定性好、频率响应好、温度系数小等优点。它的制造工艺复杂,但应用广泛,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之一。


  • 陶瓷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长沙友创陶瓷 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膜片 传感器陶瓷

长沙有创陶瓷,专注传感器陶瓷13年

钰芯传感 陶瓷水分电极 耐高温陶瓷叉指电极

钰芯传感 陶瓷水分电极 耐高温陶瓷叉指电极

InfiRay 艾睿光电 RTDS121C 陶瓷封装

RTDS121C红外探测器产品采用自主研发非制冷VOx热成像传感器,像元间距为12μm,分辨率为1280×1024。RTDS121C产品兼顾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可满足高清成像需求。

锦正茂科技 Cernox 碳陶瓷 温度传感器

Cernox 温度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稳定性好、遵循单一电阻与温度曲线,磁场性能优良和耐辐射等特性。适用于低温系统中1.5-375K范围内的测量。传感器在及其严格的质量控制下制造,并在强磁场、中子伽马辐射、热循环和机械耐久条件下证明长期稳定性。

新敏电子 防腐陶瓷压阻(数显)压力变送器 压力变送器

防腐陶瓷压阻(数显)压力变送器选用高性能陶瓷压阻传感器,配合仪表专用电路处理并输出工业标准信号,接头采用聚四氟材料,具有防强腐蚀,稳定性好的产品特点。

安培龙科技 陶瓷MEMS压力传感器 MEMS压力传感器

陶瓷MEMS系列为温度补偿压敏硅压力传感器封装于双列直插配置中。该系列确保了在一个广泛的温度范围能够为成本  敏感的应用提供一个可靠性高,性能优越且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东方万和仪表 陶瓷水位计 压力传感器

东方万和仪表 陶瓷水位计

CMC 美程陶瓷 Q106 压力传感芯片

使用进口氧化铝粉体,采用电动压机粉体压制成型,精度高, 致密性好,尺寸稳定,平面度高。 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汽车压力传感系统,发动机系统,机器人技术和智能终端等领域。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