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产生是伴随着传感器的产生而来的。华佗、扁鹊所代表的中医理论中的望、闻、问、切,就是运用了人类天生的传感器:触觉、听觉、视觉、自身的感觉;追求精确的西方医学更是为此研发了一套又一套的科学仪器,从传统的听筒、钳子、小锤到如今的内窥镜、ct、b超,再到如今已经应用临床的各种手术机器人,可以说医用传感器延伸了医生的感觉器官,把定性的感觉扩展为定量的检测,是医疗设备的关键器件。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医用传感器作为临床医学诊断的”口舌”,在临床医学中诊断、治疗、监护和康复等各个阶段都必不可少且意义重大,成为制约高水平先进医疗设备发展的关键技术,也是每个国家都优先发展的先锋技术,可以说,医用传感器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带来临床医学的突破性进展。
医用传感器主要是将人体生理信号转换成医学电信号,在现代医学中,医用传感器实际上是代替了医生的感觉器官并起到延伸作用,它已成为制约高水平先进医疗设备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
医用传感器的定义
医用传感器可以视为一套信息变换装置,将人体的生理信息转换成为与之有确定函数关系的电信息,医学传感器是一门十分综合的科学和技术。
医用传感器的原理
人体生理信息分为电信息和非电信息两大类,从分布来说有体内的(如血压等各类压力),也有体表的(如心电等各类生物电)和体外的(如红外、生物磁等)。
医用传感器是将物理量(机械量,力学量等)的变化转化成电学量变化的一种装置,一般由弹性元件、传感元件和测量电路组成。
弹性元件是连接被测物体与传感元件的桥梁,是医用传感器的关键部件,它的结构形状,材料,加工精度,热处理工艺等都将影响传感器性能。弹性元件的加工工艺对医用传感器性能影响很大,一般应在粗加工之后经过热处理再进行精加工,然后进行专门的时效处理,以及为了提高弹性,减小机械滞后而进行静、动加载处理。
在结构方面,要求弹性元件只受到被测物理量的作用而尽量减小其它物理量的影响。弹性元件的材料应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且弹性好,滞后小,疲劳极限高,有较好的淬透性。弹性元件的形状按受力和变形分为悬臂梁、简支梁、纯弯曲型、拉压杆、空心圆轴、圆环、园薄片和薄壁管等形状,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选用不同的形式。医用传感器是医用生物医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结合的产物。
医用传感器的发展
医用传感器的发展
从上图可见,医用传感器技术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传感器本身的研究开发,另一个是传感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开发。其中传感器本身的研究开发又有两个分支,一个是有关传感器基础研究,即研究传感器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原理。近几年,医用传感器产品开发越来越热,将传感器技术产品化在医疗器械产品领域更是日益火爆,一时间,可穿戴,人工智能ai,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型医疗产品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现代医用传感器技术已经摆脱了传统医用传感器体积大,性能差等技术缺点,形成了智能化、微型化、多参数、可遥控和无创检测等新的发展方向。
医用传感器的基本原则
医用传感器作为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设计与应用必须考虑人体因素的影响,考虑生物信号的特殊性、复杂性,考虑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生物相容性、可靠性、安全性。
① 传感器本身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如灵敏度、线性、迟滞、重复性、频率响应范围、信噪比、温度漂移、零点漂移、灵敏度漂移等。
② 传感器的形状和结构应与被检测部位的解剖结构相适应,使用时,对被测组织的损害要小。
③传感器的形状和结构应与被检测部位的解剖结构相适应,使用时,对被测组织的损害要小。
④传感器要有足够的牢固性,引进到待测部位时,不致脱落、损坏。
⑤ 传感器与人体要有足够的电绝缘,以保证人体安全。
⑥ 传感器进入人体能适应生物体内的化学作用,与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相容,不易被腐蚀、对人体无不良刺激,并且无毒。
⑦ 传感器进入血液中或长期埋于体内,不应引起血凝。
⑧ 传感器应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结构上便于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