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国内博物馆文物源头性保护监测中

2019-03-22
关注
摘要 据悉,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文物库房条件不达标、文物保存环境控制设施设备匮乏等是主要原因。

  我国文物资源丰富,共有博物馆4000余座。对馆藏文物进行保护,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目前,在国内,多地博物馆正在积极推进预防性保护,为文物打造微环境控制系统,试图从源头上减少病害对文物的威胁。


室内型大气温湿度传感器监测设备。资料图

  一幅明清时期的破损字画,正在国家一级博物馆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手中渐复光彩。除了一双巧手和专业工具外,这间房子里还藏着一套秘密武器:微环境控制系统。

  天水市博物馆馆长李宁民看着墙上的温湿度传感器说,温度22.4摄氏度,相对湿度55.2%。这恰好在适宜范围内,相当于从源头上进行文物保护。预防性保护的目的,就是让文物在良好环境下延年益寿。


工作人员分析明清字画纸张材料。资料图

  据了解,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曾组织开展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文物库房条件不达标、文物保存环境控制设施设备匮乏等是主要原因。

  鉴于此,中国加大了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力度。2012年至2013年,国家文物局共批准99项珍贵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涉及资金4.65亿元。2014年,地处西北的天水市博物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83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自此,近4万件馆藏文物得到了更精细的照料。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Mark

Hi,第一时间获取全球传感器最新鲜、最前沿的行业、技术资讯,赶紧来关注我吧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博世最新推出一款面向VR和AR应用的IMU传感器模块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