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获悉,近日在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指导下,重庆大学国家镁中心和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庆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在美利信科技8800T压铸系统上,成功试制出了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结构件。
据悉,此次试制包含一体化车身铸件和电池箱盖两类超大型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两个产品的投影面积均大于2.2m2,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镁合金汽车压铸结构件。两个铸件相比原来铝合金铸件减重32%,展现出巨大的轻量化应用前景。
当前,在“3060”双碳目标下,低碳化发展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课题,各车企、零部件企业想方设法在不影响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车身重量以减少能耗,由此不断促使汽车厂商向轻量化方向快速迈进。
就中国乘用车样本调查结果显示,乘用车重量每降低10%,油耗相应降低7.5%—9%;电动汽车车重每减轻10%,续航里程就会提升5.5%。基于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均对我国汽车轻量化提出明确发展规划要求。
这其中,较铝合金密度更低,且较碳纤维材料更为低价的镁合金,因其较优的吸振性、热导性,可带来55%-60%的质量降幅,目前主要应用于仪表盘支架、座椅支架、显示屏支架等。
与此同时,我国是镁资源大国,占世界镁资源的70%以上,也是镁材料与制品研发和生产大国,镁及镁合金产量已连续十多年占全球比重超过80%,镁及镁合金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具话语权的金属材料。镁及镁合金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对推动节能减排、解决能源安全、缓解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紧缺等重大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基于此,业界预测,至2025 年我国单车镁合金用量有望增至 10kg,5 年 CAGR 可达20.11%,增长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我国汽车轻量化材料的主流选择。
但不可避免的是,成本成为限制我国镁合金进一步应用的主要瓶颈。
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单车镁合金用量为1.5kg,北美为 3.8kg,2022 年我国单车镁合金用量为 3-5kg,北美为 15kg。
同规划用量相比,我国单车镁合金用量远未达行业规划目标。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我国单车镁合金用量应于 2020 年、2025 年、2030 年分别达 15kg、25kg、40kg,而 2022 年镁合金实际平均用量仅约为 2020 年规划用量的 1/3。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伴随云海金属等上游镁矿开采企业瞄准汽车轻量化带来的镁合金需求增加机遇,积极增资扩产,不断提高我国原镁、镁合金产能、产量水平,供给放量将助力镁价下行。
2021 年我国原镁产量达 94.88 万吨,较 2016 年增长 10.56%。2023 年 3 月,云海金属披露消息显示,随青阳等地产能达产后,原镁产能可达 50 万吨,较 2021年产能提升约 40 万吨,有望大幅改善我国原镁供给情况。
在此背景下,我国镁及镁合金应用有望进一步加速。
本次超大型镁合金结构件的成功试制,必将有力推动镁合金在大型复杂结构领域的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对逐渐替代高强度钢、铝合金起到积极作用,更对汽车轻量化有重要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