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东西(公众号:aichip001)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芯东西7月20日南京报道,今日,2023世界半导体大会暨南京国际半导体博览会举行开幕式暨高峰论坛。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原所长魏少军发表主题为《自立自强推动半导体产业再全球化》的演讲。
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再全球化议题此前已引发广泛关注。魏少军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立在全球化基础上的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包括“设计-代工”模式难以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国产集成电路产品全球市场占比不高、国产芯片与国内市场需求相距甚远、中国芯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在中国市场占比不高、代工业产能严重不足、半导体投资力度亟需加强、企业创新投入严重不足等。
半导体再全球化是一个很热的课题,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他呼吁产业界、学术界、经济界共同努力来为之出谋划策。
一、全球化进程已被中断,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过去二十年,半导体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供应链全球化。一个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成本、交货期、能力、技术、标准、市场、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但供应链作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还是要为产业带来利润。
过去20年,“政府默许、产业自发”成就了半导体供应链的全球化。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诞生是人类社会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从经济学来看,也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现在半导体全球供应链正遭破坏,特别是美国想要把中国排除在半导体全球供应链之外。中国也出台了反制措施应对美国打压。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韩国、日本、欧盟等地都在推进半导体激励政策。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提出,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几乎已死,而且不太可能再恢复。
魏少军强调道,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就是在过去20年经过全行业各企业和很多有识之士努力建设的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现在看来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碎片化,大家可能都要承担在这方面所遭受的损失。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建立在全球化的基础上,从发展模式来看,我们更多聚焦在制造半导体。“无制造半导体+代工+服务”模式在全球化的基础上能够在各环节实现全球最佳资源的组合,是过去10多年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的主要原因。但在逆全球化趋势下,“设计-代工”模式难以实现最优资源配置。
中国国产集成电路产品虽然增速飞快,从2004年到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但我们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仅13.6%。2022年国产集成电路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41.4%,也就是有将近60%依赖进口,并没有能够真正做到100%的自主。
从制造能力来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是我们在制造的资源投入上是不够的,所以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在中国大陆,外资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增长高于本地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增长。因此,虽然内资半导体制造企业这些年进步很快,但仍然远远不够。
从工艺的角度来看,我们目前工艺的制造水平与国际上仍有较大差距。产能建设也还不够,到2021年底,国内现有12英寸晶圆代工产能为43.6万片,与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目前每月150万片的产能需求相比差距巨大。
补上这个缺口意味着要投入巨额资金,加强半导体投资力度。此外,我们自身的企业创新投入存在严重不足。对62家在科创板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2022年年报数据分析显示,企业平均毛利率为34.2%,并不高,说明产品竞争力较弱,而美国半导体企业平均毛利率高达62%。这62家企业虽然平均投入了20%以上的研发费用,总研发费用数值也就30亿美元左右。
二、自立自强,推动半导体产业再全球化
在全球化基础上建立起的半导体产业面临很多挑战,我们该如何加以应对?
魏少军认为,我们虽然依靠于全球来建立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但在之前发展中,更多是被动跟随、承接国际上的分工,现在全球化停滞了,甚至被逆转了,全球化还是一个必须坚持的方向,那么就要自立自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要主动地作为。
首先,半导体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件事情已经得到自上而下的共识。在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量子通信等方面,中美发展情况比较平衡,中国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半导体。
其次,中国作为超大芯片市场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改革开放这40年,中国实力大增,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两者相辅相成。
国际产业界也没有人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比如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主席纽菲尔提到他们不能缺席中国市场,英伟达CEO黄仁勋也提到“(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他表示中国市场不可替代性。企业家都不希望受到现在这个状况的影响,一些有识之士也抓住当前的机会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这些投资对中国的发展固然有利,但更多的还是能为国际伙伴和合作者创造更多的钱。
中国的发展必须扬长避短,要掌握发展主动权,这是在新一轮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应该扮演的角色。中国5G通信前景可期,还要开辟新赛道,新能源车和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的增长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空间。
中国不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正如总书记所言,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坚持扩大开放,实现与世界共赢,这件事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来重新理解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维护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并努力实现再全球化。
这个过程要开放包容,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良性竞争,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用好中国的超大市场,让半导体全球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共同获利;也要讲好半导体故事,让各国政府和当局多做些促进产业发展的事情,对半导体产业少一些干扰。
背后根本的,是我们必须自立自强。
因此,我们要以保障我国集成电路产品的持续发展为目标,解决国产集成电路生产线在极端情况下持续平稳运行所面临的问题,以批量产出发展急需、但受到西方禁运和限制的高端芯片为结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来增强我们的实力,以此来打破封锁和遏制。
结语:自主发展半导体产业已成共识
将自主发展半导体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已成为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共识。我国半导体企业既面临着技术突破和地缘冲突的双重挑战,也正迎接半导体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所带来的重要机遇。
值此之际,2023世界半导体大会暨南京国际半导体博览会以“芯纽带,新未来”为主题,举办高峰论坛、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峰会、创新与应用峰会3大主论坛、近20场高端平行论坛、专项活动,集聚包括魏少军在内的众多产学研专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机遇、新型应用场景催生的后摩尔时代技术演进路径等热点议题进行分析探讨。
大会还同期举办了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大型专业展览,设立IC设计、封装测试、制造、设备与材料4大重点展区及人才专区,云集300多家参展企业,展示半导体行业先进技术及高端产品,为上下游企业交流协作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