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阿里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绿色交易所发布《闲鱼平台闲置经济碳减排前瞻研究报告》。闲鱼平台倡导“万物皆循环、人人可参与”绿色低碳生活理念,闲鱼作为国内闲置经济领头羊,率先推出的闲鱼碳账户,让平台用户每一次闲置交易的减碳价值都可量化、可感知并且实现价值转化,共建绿色低碳社会。
一、循环经济:万物皆循环,推动碳减排
“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9月22日,“30·60目标”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意见》指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根据《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0):提升气候新动力》的研究结果,我国家庭生活消费所引发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2%,且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碳排放量仍会持续上升。其中,新购买消费品的碳排放量是碳排放重要来源之一。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闲置物品交易可以有效推动中国可回收资源的高效利用,在闲置物品交易领域和消费环节实现碳减排。
当前,我国居民手机平均更新换代时间为18至22个月,而手机回收率仅为4%至5%,大约60%的手机闲置在用户家中。这些闲置的商品通过在二手市场交易后能够继续发挥与新产品一致的作用,从而减少非必要的新产品生产,降低新产品原料及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以iPhone 13 Pro Max为例,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和生产制造、运输、使用、报废处理等)碳排放74kgCO2,只有15%来源于使用环节。
来源:北京绿色交易所根据相关企业和文献数据整理
二、闲鱼平台:人人可参与,减排现成效
闲鱼倡导“变浪费为消费”,成为我国循环经济、绿色低碳消费的引领者。随着国内消费方式转变,新一代消费者消费理念逐渐从“占有”转为“使用”,共享、租赁、分享闲置已经成为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从“无闲置社区”到“无闲置城市”再到“无闲置社会”的图景,正在呈现。
闲鱼平台上闲置物品的交易和再利用。闲鱼平台通过闲置物品交易和闲置物品回收两种模式,促进了闲置物品的回收和再利用。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延长了现有产品的使用年限,实现了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再利用,避免了新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闲鱼平台2021年统计期20多个业务品类实现碳减排超174万吨。基于北京绿色交易所《闲鱼闲置物品回收碳减排量计算模型研究报告》以及《闲鱼闲置物品交易碳减排量化方法学研究报告》,对于闲鱼平台上22个交易品类(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整机、电脑硬件及配件等)、6个回收品类(包括电脑、家电、衣物等)的碳减排模型测算得出,闲鱼平台2021年统计期碳减排量达到174.18万吨,相当于燃烧8.2亿升汽油的碳排放量。这些油可以加满1631万辆小汽车的油箱,约为2020年末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的2.5倍。
闲鱼平台碳减排前5城市依次为:深圳(13.01万吨)、广州(9.18万吨)、北京(7.56万吨)、上海( 7.53万吨)、成都(4.59万吨)。深圳手机产业的聚集效应优势显著。拥有华为、OPPO、vivo、传音、中兴等手机品牌厂商,以及华强南、华强北等二手手机批发市场,在深圳90%以上的零部件都能自行配套。深圳成为全国手机循环再利用的高地。
手机、电脑硬件及周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影音电器等是闲鱼平台碳减排的前5大类目。手机类目属于高残值品类。这一类产品因为生产过程复杂、能源消耗较大,因此碳排放量较高。闲鱼平台通过引入专业的二手回收商、提供官方认证服务等,在交易对象的价值保值和认证方面提供了多重保障,促进了手机类目产品的循环再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从闲鱼用户城市分布来看,新一线城市(如成都、杭州、重庆等)占比26%,二线城市占比21%,新一线、二线城市是闲鱼用户的主要聚集地。截至2021年6月,闲鱼的移动月活跃用户(MAU)突破1亿,越来越多闲鱼用户愿意对闲置物品进行“断舍离”,推动了闲置物品交易的繁荣。
三、生态搭建:人人能参与,交易可达成
超9成消费者有意愿参与闲置物品交易。2021年12月,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团队对571位中国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有92.6%的被调查者认为闲置物品交易有助于碳减排,有91.8%的被调查者表示未来一年内愿意在网上处置自己的闲置物品。调研结果说明当前消费者普遍认为闲置物品交易有利于碳减排,也有很强的参与意愿。受访者同时分享了通过参与闲置交易所带来的价值,主要包括减少浪费、获得收益、物尽其用、节省存贮空间等。
限制购买闲置物品的3大因素:担心质量保障、担心上当受骗、假货。目前消费者普遍具有参与到闲置物品交易的意愿,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顾虑。第一是交易收益低,在闲置物品交易的沟通中费时费力,同时受到物流成本高、产品公允价值难以判断的影响,在交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低,因此认为交易的性价比不高;第二是交易中存在信任风险,由于担心闲置物品的质量问题、隐私泄漏问题、诚信问题,有部分消费者因此而不愿参与交易;第三是交易便捷性不足,不知道能够在网上交易,交易复杂、退货麻烦成为了阻碍消费者参与闲置交易的因素。
闲鱼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突破了传统线下渠道开展闲置物品交易中存在的可处置品类少、处置效率低、人群参与度低等因素制约,实现了从线下“一对一”到线上“一对亿”的突破,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提高了参与度。闲鱼平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在回收、鉴定、处置、循环利用等重点环节,积极与行业内具有资质的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共同推动循环经济与碳减排的实践探索。
为了更多地激发消费者参与到减碳实践中闲鱼平台通过功能创新、规则创新和机制创新,依照“连接-匹配-交易”的营销功能模型,实现了“轻连接、快匹配、保交易”的闲鱼交易模式。
四、绿色低碳:人人想参与,口号到行动
碳减排从“口号”到“行动”。数字经济下时代,公民如何广泛参与碳减排?背后需要政府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市场创新等多措并举,构建一套公民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的碳普惠体系机制,离不开政府、行业协会、闲置平台、碳交易市场、服务生态、用户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打造广泛覆盖的低碳场景。例如闲鱼基于北京绿色交易所方法学探索碳账户体系,通过量化每一次闲置物品交易的碳减排效益,让用户清晰看到自身交易行为带来的正向环境效益,同时通过“碳普惠”价值激励机制设计,不断扩大参与人群范围。
一是推动个人碳减排纳入国家碳交易市场,实现市场化交易。闲置交易行为具有较强的碳减排正外部性,但由于闲置交易存在品类庞杂,减排量计算原理复杂,减排量归属权界定等因素限制,目前尚无法直接转化成为碳交易市场的收益。未来,可以探索依托借助闲鱼等平台企业,联动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建立闲置交易的碳普惠方法学、自愿减排方法学等,纳入国家或地方碳交易市场,探索基于碳交易机制的市场化奖励、激励机制。建议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城市先开展试点,后续逐步总结试点经验并进行推广。
二是推动在线闲置交易领域企业共同参与,建立行业碳减排核算体系。未来,政府和行业组织,可以参考借鉴闲鱼碳减排计算模型和方法,探索构建在线闲置交易的行业性碳减排量核算统一标准,共同推动全行业碳减排。
三是通过开设回收网点、税收优惠、奖励措施等鼓励更多商家参与二手物品交易行业。鼓励现有百货商超等开设“手机回收”专区或网点,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与闲置交易平台、手机品牌企业、手机回收服务商等开展合作经营,方便用户手机以旧换新;探索回收领域税收优惠,选择手机等残值高、环境影响较大的二手产品作为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品类,通过“三流合一”(信息流、商品流、交易流)作为所得税税前成本抵扣凭证,切实降低相关企业税收负担,鼓励闲置手机循环再利用、降低碳排放。建议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城市先开展试点,后续逐步总结试点经验并进行推广。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宣传引导。消费者对于闲置、二手物品交易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是闲置二手交易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生态环境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对于碳减排先进个人予以各种表扬、奖励和激励,让用户从碳减排中有参与感、成就感及获得感,实现“人人想参与、人人可参与”的碳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