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特征日益凸显,恶性肿瘤、慢性疾病呈高发态势。与此同时,病毒导致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频频发生,除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猴痘”、“甲流”、“诺如”等病毒不断来袭。疫情大流行使全社会对健康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大健康”理念正深入人心。大健康是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贯穿于疾病预防、诊治、康复、抗衰老和保健各个环节。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大健康技术,发展大健康产业,完善大健康服务。大健康产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全产业链变革。
2023年9月7日上午,BCEIA 2023将隆重举行后疫情•大健康高峰论坛。围绕“‘后疫情’时代大健康发展”这一主题,以前瞻性的视角,从不同层面对当下相关的热点问题、理论研究、前沿技术等展开交流。论坛将邀请相关领导解读健康管理等宏观政策,行业内知名专家分享肿瘤、病毒对抗等前沿进展以及癌症早期筛查与诊断、标志物检测等内容,炙手可热的POCT、临床质谱、生物芯片等相关仪器应用也将进行现场展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将开启一场思维碰撞、智慧汇聚的大健康学术、产业交流的盛宴。
报告摘要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空气污染也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不仅会对我国空气污染和气候状况产生深远影响,也会全面影响人群健康。报告将围绕“双碳”目标背景下的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公共卫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展开论述,以期为后续更好地开展环境与健康研究提供思路和建议。
专家简介
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杂志副主编。曾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年度最佳论文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CMB杰出教授奖、美国环保署科学技术成就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等。
报告摘要
疫情常态化以后,体外诊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在医改还是在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体外诊断创新等领域,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从涉及体外诊断全要素分析来看,体外诊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在当下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体外诊断企业如何进一步地加强创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国际化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定位。
专家简介
宋海波,先后担任:
安徽省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
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体外诊断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主任技师、教授
CACLP创始人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报告摘要
分析科学与健康科学-个体化健康评价体系
健康中国建设的十五个行动大大推动了走健康强国之步阀。同时也对我们提出要达到精准健康必须要具备个体化健康评价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包括生命全程每阶段的健康评价能力。至今人类在疫情和疾病的泛滥之下尚未来得及认真考虑全生命周期健康评价体系的建立。
随着分析科学的迅速发展大量的人体生理信息的釆集变为现实。这些可釆集的生理生化学生命信息对评价个体的发生、生长、成熟、衰老和走向临终的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建立完善的可釆集生命全周期的分析系统,将其变为可以作为常规应用的产品,再建立把釆集的数据作为大数据的底座用成熟算法计算的摸型后完善数字化健康孪生人已成为重要健康强国的手段和目标。
专家简介
1978年8月毕业白求恩医科大学 医疗系入职白求恩医大三院
1993年8月白求恩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
200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
2018年8月兼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导
1997年4月-2001年7月东京大学医科研
报告摘要
正常细胞在有氧时通过糖的有氧氧化获取能量,只有在缺氧时才进行无氧糖酵解;而肿瘤细胞无论在氧气充足还是缺氧环境下,都表现为糖酵解水平显著增强,而有氧氧化效率受到抑制,这种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或有氧糖酵解,导致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增强,乳酸水平升高,有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Warburg效应被认为是肿瘤标志之一,靶向Warburg效应的抗肿瘤药物正在被开发。转录因子和转录辅助因子在Warburg效应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1和癌基因c-Myc 是促进糖酵解的转录因子,抑癌基因p53是抑制糖酵解、维持线粒体有氧呼吸功能的转录因子。我们实验室的工作发现,转录因子SIX1通过与组蛋白修饰酶HBO1和AIB1的相互作用调节Warburg效应,促进肿瘤生长,肿瘤相关SIX1点突变进一步促进了肿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和肿瘤生长。与SIX1功能相反,转录因子OVOL2通过募集转录共抑制因子NCoR和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3来抑制糖酵解基因的表达,从而阻断Warburg效应,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p53通过与癌蛋白MDM2的结合抑制MDM2介导的OVOL2的泛素化和OVOL2的降解,从而激活OVOL2。SIX1高表达是肿瘤患者不良的预后指标,而OVOL2高表达是肿瘤患者良好的预后指标。我们的研究深入阐明了糖代谢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系,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候选靶标。
专家简介
叶棋浓,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和Frontiers in Oncology杂志副编辑。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子遗传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10月至2002年2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肿瘤发生、侵袭、转移、耐药相关基因功能及机制研究,发现了一批新的调控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和非编码RNA,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候选靶标。以通讯作者在Cance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JCI、Advanced Science、Science Bulletin、STTT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报告摘要
从临床质谱发展史、医疗机构质谱平台设置、仪器配置等角度入手,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质谱平台发展为例,介绍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质谱临床项目,从多角度满足临床疑难、罕见病诊疗需求的探索。同时介绍了临床质谱从小分子向大分子、从“峰”向“空间”、从“多指标”向“多组学”的转换,为质谱技术落地临床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专家简介
邱玲,研究员,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任。
现担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生化学组委员、北京检验学会副主委、CNAS 医学实验室认可主任评审员、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发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支撑子项目等共17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90余篇(IF>300分)、核心期刊论著10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欧洲专利2项),牵头体外诊断产品注册试验60余项。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21中国最美医生。
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