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先进测试技术国际论坛探讨半导体测试领域发展的动力与变革

2023-10-21
关注

10月19日,SEMI China主办的半导体先进测试技术国际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会议主要探讨了在人工智能、移动通信、智能电动汽车及边缘计算等应用和市场的驱动下,先进的制程工艺以及异构集成、Chiplet等技术的发展给芯片测试带来的新挑战。

会议由芯信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祺欣主持。



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在开幕致辞中对与会的嘉宾、专家和老朋友们表示欢迎。他表示,测试环节贯穿半导体生产制造,是芯片质量的把关者,半导体工艺制程越来越复杂,测试愈发重要。SEMI组织的SEMI中国封测委员会由来自半导体封装测试、设备材料、晶圆代工、IC设计及设计服务和EDA公司组成。该委员会旨在明确封装和测试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倡导技术标准与技术路线的探索与制定,促进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今天的会议有国际大厂和国内领先企业参与,期待会议取得成功。

IEEE HIR(异构集成路线)测试工作组的联合主席、SEMI北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泰瑞达SoC半导体测试资深总监Dr.Jeorge Hurtarte分享了《异构集成的测试挑战》,在半导体线宽不断微缩的行业趋势下,先进节点流程开发的工作量激增,这些激增也适用于优化测试成本以实现良率目标。他分析了2.5D/3D封装测试的挑战,包括KGD(Known Good Die)、KGI(Known Good Interposers)、高速互联与信号完整性、3D TSV互联、3D测试/3D模组/3D堆栈、新兴技术等方面。灵活测试可以移动测试覆盖范围,最大限度优化总体质量成本,在制造流程中灵活地“左移”或“右移”测试覆盖范围,平衡好质量和良率,最终优化整体质量成本。

月芯科技副总经理王钧锋在《测试在车载芯片认证和量产中的关键作用》中提到,汽车向智能化迈进对于汽车芯片的尺寸及复杂度要求提高,封装技术是提高汽车芯片小型化、功能集成化的关键。他指出,从汽车芯片的前期验证到最终量产,主要测试有AEC-Q测试和量产测试(Production Test),AEC-Q主要是质量测试,测试芯片生命周期和能力,量产测试则主要包括屏幕故障部件以及相关的成本测试。AEC-Q测试决定了车用电子的质量,是对器件品质在设计、制造、组装流程的最后把关。

苏州联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副总林甲威带来了《WAT设备实现国产化的现状和思考》主题演讲。他介绍到,WAT测试是指晶圆上参数测试,对于工艺开发、工艺验证、可靠性、良率提升、设备优化和工艺控制监控都有重要作用,是晶圆厂的眼睛和耳朵。源测量单元(SMU)、半导体开关矩阵(Switch Matrix)、半导体脉冲生成单元(SPGU)、电容测量单元(CMU)、高精度电压测量表(DMM)和频率测量单元(FMU)是WAT核心零部件。中国大陆晶圆厂产能扩展迅猛,到2026年200mm晶圆产能为每月170万片,300mm产能为每月240万片,均占全球首位。包括WAT设备在内的投资必然持续高涨。现有产能扩充、新工艺研发和投产等均需要测试效率更高、占地更小的先进WAT机台,机台升级和替换带来显著机会。他认为,设备商之间良性竞争,合力筑牢市场,既要实现国产替代,也要参与全球竞争。

恩艾(中国)仪器有限公司(NI)销售经理杨堃带来了《高性能测试技术赋能射频先进封装方案发展》的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无线设备复杂性急剧增加,手机支持的频段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诸如5G New Radio等标准将继续增加无线设备的复杂性。更宽的信号、更高的调制阶数等因素给测试测量带来了挑战。

爱德万测试(中国)管理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总监葛樑带来了《新兴半导体技术趋势下的测试挑战与创新》的主题演讲。他指出,AI、汽车电子、节能减排是当前比较火的半导体应用领域,先进的工艺节点需要更好的测试覆盖,这就对测试提出了挑战。他将传统的Scan结构、Scan “network”以及“Scan-Over-HSIO”进行了详细对比,阐述了新的Scan测试结构对Scan效率提升的帮助。他指出了传统的结构化测试在先进封装领域的测试挑战,2.5D/3D封装和汽车需要高CP/FT测试覆盖率,一些SLT内容需要在ATE级别中运行。

芯信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TO李亮带来了《算力为王,大算力AI芯片测试的挑战和趋势》主题演讲。人工智能(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技术,生成式AI在2022年迎来了突破。基于AI生成技术的应用场景在今后几年会更多涌现。人工智能产业链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大层面。他还现场阐述了AI芯片类型和测试特点、Cloud AI芯片发展趋势、AI 芯片的测试挑战。

泰瑞达产品技术经理于波带来了《ATE测试驱动下一代高标准车规半导体智能制造》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半导体先进制程以及封装工艺的不断演进,晶体管规模和封装密度持续增长。在这种趋势下,终端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设计公司对降低成本的新需求等诸多因素,都为下一代测试方案带来了新的挑战。

  • 芯片
  • 半导体
  • 半导体产业
  • 晶圆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