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环境健康素养指公民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风险防范必要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并具备一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依靠公众的力量保护环境、维护健康,是最具普惠性的措施。
自2022年起,生态环境部负责每3年组织开展1次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目标要求,居民素养水平要2018年在年12.5%的基础上,2022年提升至15%及以上,2030年提升至25%及以上。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2年中国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我国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2.5%提升至2022年的18.8%。4年时间,我国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了50.4%,超额完成“2022年提升至15%及以上”的目标要求。
总体上来看,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随文化程度升高呈上升趋势。但环境健康分类素养中,基本知识素养水平依然偏低,基本行为和技能素养水平提升缓慢。农村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有明显提升,但城乡居民之间差距依然较大。
根据检测结果,我国青少年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较快。2022年,15~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69岁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1.6%、34.2%、25.3%、14.9%、9.1%和7.8%,是2018年的3.2倍、1.9倍、1.5倍、1.3倍、1.6倍和1.5倍。
2022年,居民环境健康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行为和技能的素养水平分别为36.1%、14.1%和25.7%,是2018年的1.4倍、2.4倍和1.0倍。总体上,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随文化程度升高呈上升趋势。
2022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印发《2022年全国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总体实施方案》,监测内容涉及环境健康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行为和技能三个方面。本次监测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8个县(市、区、旗)的752个行政村/居委会15~69岁常住居民53210人作为监测对象,获得有效问卷50983份。
公众参与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的快速提升,必将成为推动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全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普遍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着力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把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引导各地结合日常宣传科普工作制定推进计划,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不断壮大科普宣传队伍,强化提升青少年素养,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科普宣传的可及性和普及性。
二是逐步健全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监测评估系统,持续完善国家级代表性监测网络,推动建设省级代表性监测网络。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总体部署,定期监测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按程序发布监测信息,促进监测结果的应用,为评价、完善素养提升行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深入挖掘环境健康素养提升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凝练优秀案例,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推广成熟模式,为做好环境健康素养提升工作不断注入新活力。
同时,生态环境部还将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总体部署,定期监测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按程序发布监测信息,促进监测结果的应用,为评价、完善素养提升行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