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还需等级标准

2019-11-07
1 评论
关注
摘要 智能感知器利用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集成为一体,可使其成为具有环境感知、数据处理等功能的智能数据终端设备。业内人士称,智能感知技术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据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规模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人工智能将是众多智能产业发展的突破点。不过,目前对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水平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人工智能已广泛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工业生产、智慧农药等各个生产生活场景中。


资料图

  在自动驾驶中,只有实现了对驾驶环境、发动机参数、位置和碰撞的感知等才能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只有实现对家居用品,如洗衣机、电视、冰箱、灯光、空调、油烟机等的控制与状态信息感知才能实现智慧家居。因此,未来智能感知技术将成为智能产品市场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人工智能领域划分来说,感知技术不仅仅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机器感知,还应该包括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仿生感知。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智能与生命系统、机电系统结合。业内人士认为,感知技术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结构型感知器,即单一、单纯传统的传感器;二是半导体固体型感知器,有了信息处理功能;三是智能感知器,具有环境感知、数据处理、智能控制与数据通信功能的边缘智能节点,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前景的感知器件类型。“智能感知技术”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因为人工智能时代,互联设备激增,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中心化的云端已经“不堪重负”,更重要的是,对于智能制造或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云端分析的延迟会使数据价值呈现“断崖式”下跌,这就需要边缘智能。

  以感知技术、微处理器芯片等核心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智能感知器是很好的边缘节点,利用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集成为一体,使其成为具有环境感知、数据处理、智能控制与数据通信功能的智能数据终端设备,这就是所谓的智能感知器。

  智能感知器具有自学习、自诊断和自补偿能力、复合感知能力以及灵活的通信能力。这样,智能感知器在感知物理世界的时候,反馈给物联网系统的数据就会更准确,更全面,达到精确感知的目的。

  智能感知器的自学习、自诊断和自补偿能力、复合感知能力以及灵活的通信能力,将是衡量智能等级标准的重要指标。

  不过,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着底层技术基础差,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应用路径不明朗,商业落地痛点与机遇并存;发展氛围显浮躁,面临同质化、碎片化风险;从业人才不足,智能等级标准缺乏,对智能感知重视不足,限制了规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等问题。

  因此,智能产业的良性发展呼唤智能等级标准出台。同时,业界希望相关部门在牵头制定核心算法、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等方面标准的同时,能早日出台智能等级标准,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1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传神阿堵

传感器行业分析师,主要从事传感器应用,市场分析等领域,现为新利18国际娱乐专栏编辑。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智能压实技术与国内无人驾驶压路机的突破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