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脑数字PET完成两百多例脑病成像

2019-11-26
关注
摘要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祥松组成的医工团队,成功搭建全球首台脑部专用“数字PET”机器,并用于临床科研试验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祥松组成的医工团队,成功搭建全球首台脑部专用“数字PET”机器,并用于临床科研试验取得重要进展。当前,该“数字PET”机器已完成280多例脑部成像,为脑肿瘤、帕金森、老年痴呆等脑疾病患者提供了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关键工具。

图为全球首台脑部专用“数字PET”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简称,是一种生化灵敏度极高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首台脑部专用全数字PET采用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谢庆国发明的“数字PET”技术,凝聚了团队耗时19年心血积累的技术优势。该设备也是全球首台专用于脑部成像的全数字PET系统,解决了当前脑部专用PET仪器领域“有”和“无”的问题。

  脑PET项目负责人之一、数字PET团队成员张博介绍,脑部专用PET受传统PET技术和性能的局限,全球仅西门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推出过此类设备(HRRT),但很快停产。此次研发成功的首台脑部专用数字PET在初步的系统评估中,已实现16.7 kcps/Mbq(市面上临床PET的2倍)的系统灵敏度和平均2.0毫米的空间分辨率两项关键指标的突破。

  据张博透露,脑部专用全数字PET科研样机将继续在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等方面开展临床验证和临床研究,之后将进行新一代商用脑部专用全数字PET、PET/MRI设备的开发,并预计于明年年底完成取证、进入市场。

  中大附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作为此次科研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他表示,“截止11月18日,共完成的287例临床试验证明,用数字PET拍出的人体大脑沟回层次清晰,脑室区分明确,核团分辨清晰。其中,帕金森患者占80%,阿尔兹海默患者占大约5%,脑肿瘤占5%,其余为术后复查等其他情况患者。”

  据专家介绍,脑病主要分器质性脑病和退行性脑病,像脑肿瘤、感染、脑梗等都属于器质性疾病,目前较为普及的CT、MRI主要显示疾病引起的解剖和结构变化,因此对器质性脑部病变有明显的分辨优势,然而,这类设备在发现退行性病变方面却性能不足。退行性脑病主要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60岁以后,这类脑病的风险每五年将增加一倍。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到2050,38%的中国人将超过60岁,那将是社会的巨大负担。目前对临床确诊的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疾病还没有治愈方法。若能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大幅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项目负责人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肖鹏介绍,“数字PET模块化的特性使得面向不同应用的专用PET搭建更为简单,同时数字化也带来了更稳定的系统性能。这台脑部专用PET样机投入使用仅3个多月,就在0维护的情况下完成280多例复杂脑部成像,这甚至都出乎了我的意料。”

  • pet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