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场景“机器人造机器人”在上海化为现实。上海发纳科智能工厂三期工程位于宝山区上海机器人工业园区,投入使用近半年,成功实现“投产即达产”,力争今年订单超过100亿元。无数工业机器人将走下这条智能工厂装配线,推动上海机器人工业园区产业规模和效率的持续增长,支持城市智能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加快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各有所长的中小企业可以围绕龙头定向布局核心部件等细分轨道,形成大鱼引领、小鱼活跃的创新共生关系。”。
工业机器人的密度通常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动化生产程度的重要指标。上海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城市,已达每万人383台。上海机器人工业园作为上海第一个以机器人命名的公园,被视为样本。相关数据显示,其吸引力的281家企业中,约有30%与机器人直接相关,其余大部分与机器人行业间接相关,也与机器人行业的各种应用场景有关。
随着ChatGPT、Sora等生成人工智能(AIGC)随着新技术的兴起,机器人产业正迎来一个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窗口时期。如何更好地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体结合起来,瞄准下一个“颠覆性创新”
上海机器人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认为,这需要关注关键环节和核心部件的布局。例如,算法、视觉系统、感知系统等都是人形机器人掌握布局的重要环节。为此,园区正在继续推进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的建立,加强技术支持,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取得突破。以法纳科为例,在公园的努力下,与上海大学完成了“乘用车零部件精密加工智能车间示范应用”的跨境合作,巧妙地利用大学的科研力量解决了装配线上的节点。
在新一轮规划调整的机遇下,公园挖掘出了许多新的工业空间。结合星、谭杨产业“城中村”改造、联东U谷宝山机器人创新港“工业建设”项目,公园预计将增加23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空间,实现发展空间的“倍增”。
其次,园区将重点关注典型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选择一批基础扎实、应用覆盖面广、辐射驱动力强的关键机器人领域,建立场景应用“供应库、需求库” 有序开展应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