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开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你会看到近10个圆柱形“小冰箱”,每个“小冰箱”精心安排了10多个金属模块,比指甲盖略大,有光纤“辫子”。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尤立兴告诉记者:“这些模块被称为超导单光子探测器,是在‘九章三号’中捕捉和识别单个光子的‘眼睛’。”,它诞生于上海,包装在浙江,然后应用于安徽。每个单光子探测器都将经历长三角协同创新之旅。
“金眼睛”对于光量子计算非常重要。尤立星表示,光量子计算是用不同的光子量子态来表达计算中的“0”或“1”。为了获得计算结果,有必要识别每个光子。一个10瓦的小灯泡每秒释放数万亿光子。可以想象光子的弱点。单个光子探测器需要非常准确。
尤立星在实验室向记者介绍了单光子探测器。 董雪,新华社记者 摄
据记者采访,2020年,尤立星团队刷新了光子探测效率的世界纪录,探测效率达到98%,可以简单理解为100个光子一个一个传输,其中98个可以准确检测。
科学研究追求极端,应用需要大规模推广。在采访中,国家需求和应用导向给记者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尤立星团队与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团队的合作始于10多年前。当时,尤立星和他的同事们经常去上海和合肥。
“单光子探测器对环境非常敏感,我们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环境进行调整。”尤立星说:“‘九章三号’需要100多个高效的单光子探测器。在实验室环境中实现高效的单光子探测器并不难。困难的是制造一批,并可适用于各种应用环境。”
团队在一致性、适用性和降低使用阈值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例如,单光子探测器应该集成在“小冰箱”中,因为它使用的超导材料需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工作。团队选择了一种工作温度相对较高的超导材料,以缩小“冰箱”的尺寸,降低使用阈值。
另一个例子是,为了实现单光子探测器的批量供应能力,该团队在浙江嘉善建立了一条封装集成生产线,毗邻上海。单光子探测器安装在“小冰箱”中,然后运往安徽合肥。
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应用于“九章三号”。(受访者图)
记者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看到了10多种单光子探测器。”上海科技实力雄厚,嘉善具有制造成本优势。合肥正在不断探索量子技术的前沿。”尤立兴表示,长三角合作创新将继续帮助量子技术攀登科技高峰,团队将继续围绕应用需求推动单光子探测技术的发展。(记者董雪、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