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也有另外一种残酷的维度,与生命赛跑

2020-02-25
关注
摘要 供应链的损失,正在呈现一种前后错落的时间差,以不同的速度影响着全球的产业格局。

  新冠疫情的灾难正在走向次生风险,中国工业从陷于停顿走向艰难的复工。与此同时,它也点燃了烧向全球供应链的导火索,四处蔓延开来。供应链的损失,正在呈现一种前后错落的时间差,以不同的速度影响着全球的产业格局。

  甩鱼竿效应:不同的时间敏感性

  口罩、医护设备,无疑是首先最需要的物资。中国制造能力被紧急调动,截止到2月中旬,已经有3000多家企业新增“医疗防护用品“的经营范围。全国机器大启动,疫情防护用品很快就可以缓解。然而更多的时候,却是无法启动的产能。

  整个供应链受冲击,是有先后顺序的。就像是鱼竿效应:甩鱼竿的时候,前半部分先冲出去,后面的依次跟上。

  首先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断货。中国电子产业占全球比重37%。每年生产手机年产量18亿、计算机3.1亿台,出货量超过全球的90%。与之相比,口罩的产能反而并不突出,只占全球产能的50%。消费电子首当其冲,因为这类品牌本身就是热点话题。直接影响的就是苹果手机和耳机、FaceBook的头盔等。小米也表示米10在一两周内也会出现断货的情况。华为手机也未能幸免,由于亚洲普遍形式造成供应链中断。最终可能会导致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季度出货量会有30%以上的下滑。苹果已经肯定第一季度是完不成任务了,估计会减少30亿美元。日经中文网曾指出,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就被拉低67亿美元。而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2018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中国排名第一占比达到28%,是第二名美国的1.84倍,是第三名日本的3.97倍。由于全球化的分工,现在的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供应链中心,大量间接产品从这里出发。麦肯锡2019年估计,中间品贸易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二。许多国外的工厂,都需要依靠中国的原材料、零部件。

  这也意味着即使成品工厂在韩国生产,或者在越南组装,零部件依然深深依赖于中国。这期间由于库存、交货周期的问题,呈现了时间上的敏感性。

  从产业来看,“断立痛”的应当是消费电子和汽车。消费电子压力在美国;而对汽车影响最大的,则首先是近邻是韩国和日本。现代和起亚汽车,正在备受到中国供应链断货的煎熬。他们的三家线束供应商是韩国裕罗在内的三家供应商,而这些企业的总产量的70%都是来自中国工厂。现代汽车在韩国的四家工厂都已经停产,苦等线束到来。好消息是,这些企业在山东的工厂,目前已经被当局批准重新启用。一切都在抢时间。

  从地域看,越南也正在经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象。韩国三星电子越南工厂虽然复工,但库存也只能再维持一周。许多生产零件正在被截留在中越边界之外。而日本任天堂受到中国供应链的影响,正在准备减少它最畅销的游戏机NS的产量,美国和欧洲将于4月份感受到这种断货的痛苦。而供应链断裂的传递效应,日前开始抵达欧美。美国三大汽车厂商之一的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由于无法从中国获得零部件,塞尔维亚一家汽车工厂将暂停生产。而通用汽车旗下两家主要美国工厂密歇根和得克萨斯运动型多用途车和卡车工厂的某些零部件正在耗尽,可能会出现更大面积的停产。供应链断裂的多米诺骨,跑到了最远的距离,而且会持续恶化。

  如果中国制造不能快速启动,全球药市场将很快出现大的麻烦。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也是许多产品全球供应链的起点。全球所有药物原料的活性药物成分中有40%产自中国,用于生产治疗细菌感染、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各种疾病。而在印度,来自中国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二。印度政府称制药商的库存大约能保证两个月的供应。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如此乐观,一周以前印度最大制药商之一Cipla的首席执行官表示,除非中国恢复生产,否则多数印度制药公司的供应将在2月底告罄。美国同样也对中国的原料药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97%的抗生素都产自中国,若中国原料药生产受到影响,很难想象美国的医院会因缺少抗生素而危及多少生命。

  供应链也有另外一种残酷的维度,与生命赛跑。

  从短、中和长期看供应链的影响

  在两到三个月的短期内,各大公司紧急出招,纷纷自救,方法也是五花八门。英国最大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已将中国天津生产的车用CPU装在手提箱中运往英国,以便维持生产。然而这终究不是长策,因为新冠病毒疫情的发酵效应,这些零部件可能在两周后耗尽。捷豹路虎在英国运营着三家汽车生产厂,年产近40万辆汽车,可能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当然通过飞机运货,这种事情也并不新鲜。去年阿迪达斯因为供应链出现差错问题,最后都是调用飞机运货,这也导致季度利润大亏。从这个意义讲,航空营运,成为需要无法耽搁的行业。但这只能针对比较小的零部件,化学品和部分材料,对于大宗、沉重的商品显然难以奏效。而全球化布局较好的企业,则似乎还可以挺过一段时间。全球纺织服装领域,供应链管理最好的应当是位于浙江的申洲服饰。员工有6万多人,30%的员工对半分布在越南和柬埔寨,这两个国家的成衣产能占比30%左右;而在在面料产能方面方面,越南占了45%,仅次于国内的55%。在越南,申洲服饰,已经从自制面料,印制绣花到成衣制造,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疫情之下,仍然可以继续完成生产。但很多在越南布局的企业,真正担心并不是产品制造的本身,而是中方管理人员无法前往,会影响当地工厂的运营效率。这是一个非常意外的剧本故事。

  中期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出现报复性的产能来应对订单,从而使得全球工厂过度复原。可以想象,疫情结束之后,全球挤压的订单将蜂拥而来,中国工厂也要加班加点。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气和电子零部件出口国,其出口额是德国的5倍,占全球总出口额的30%。那些亟待履行的订单,将带来拥挤的产能。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进口市场,2019年占全球商品进口的11%。疫情结束,也将呈现惊人的消费能力集中释放的局面。两项因素,将使得全球机器加速运转。这是一个中期效应。

  而从3-5年更长期来看,供应链的结网效应,可能会被撕裂。中国供应链迎来真正的攻防战。中国供应链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网结构,漫长的产业链条在这里留有多个不同的节点。以智能手机为例,各种手机的零部件数量能达到1千种,这些零部件的数量更是数目惊人,以小小电路板上的电容器为例,一个手机可能需要数百个。而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可以达到809家,这些供应商的基地有47%集中于中国。这上千家企业就以一种网状的形式,将全球经济紧紧地裹在一起。然而这种结网效应,会遭到一种心理预期的破坏。这里既有美国总统不断寻求“本土制造”挤压中国供应链的努力,也有此次疫情加重企业家全球布局的决心。那么,哪些产业影响最大?从直接产品而言,出口最大的往往受影响也会最深。中国出口最多的七大类产业包括 家庭用品、高科技产品、纺织产品、机械设备、橡胶、医药和医疗用品、化学品。前三者中国2018年的出口在全球占比都超过20%以上,而日用品则甚至超过33%。此次疫情过后,许多公司努力寻找替代供应商的未来布局,将有可能从这些地方率先撕开口子。

  麦肯锡在2019年对全球主要23类主要贸易产品(占总贸易量价值的96%)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相比于2007年,2017年价值链的贸易强度(以出口占总产量的比例)平均下降了5.5%——尽管贸易总额仍然在增加。而与此相对比的是,2007年前的12年,这个比例一直在增长。然而,这种降低的趋势,并非意味着全球化的结束,它意味着全球化正在以另外一种的格局在发生,例如服务贸易的崛起,例如生产基地的就地消费等原因。这些变化是根本性的,找到其中的原因,才能对中国制造供应链的攻防战,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小记:北京时间,全球读秒时间

  疫情之下,北京时间,就是全球制造业的读秒时间。中国复工,正在逐渐恢复一度停转的机器秩序。全球制造供应链应该会在三个月、半年、三年,出现三个重要观察节点,从慌乱不堪,到矫枉过正,到长远布局。北京时间,或将重新被读表。

  • 供应链
  • 华为供应链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