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水尺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测量工具的起源:在公元前2世纪,大禹治水时使用了“准、绳、规、矩”等工具进行测量工作,这些工具虽然简单,但标志着测量的开始1。此外,古代还使用了记里鼓车、测绳、步弓等工具进行距离测量。
近代测量工具的发展:1730年,英国机械师西森研制成了第一台游标经纬仪,随后出现了小平板仪、大平板仪以及水准仪等测量仪器1。这些工具的发明标志着测量技术的重大进步。
现代电子传感器的诞生:1921年,第一台光学经纬仪在瑞士诞生,这比早期的游标经纬仪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并且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1。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自动控制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纬仪也走向了电子化的发展历程。1968年,电子经纬仪问世,实现了测量的读数、记录、计算、显示自动化。
电子水尺传感器的出现:现代电子水尺传感器采用等间距排列的一串电极来采集水深信息,通过电导率的变化来判断水位高低。这种传感器具有高精度、实时监测、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积水、水库、湖泊、河流等场合。
电子水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子水尺传感器通过等间距排列的一串电极来采集水深信息,电极在不同电导率中呈现不同的电位,根据电位状况来判断电极是否没入水中。然后根据没入水中电极的多少来判断水深2。传感器内部采用不锈钢工艺和特殊材料处理,具有防腐、防冻、耐热、耐老化的特点,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使用。
电子水尺传感器的应用场景:电子水尺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城市积水监测、水库水位监测、湖泊水位监测、河流流量监测等场合。其高精度测量和实时监测的特点使得它在洪水预警系统中尤为重要,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防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