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红外测温仪的供应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上游元器件相对分散,各家的物料标准并不统一,在紧急复工的情况下,市场缺乏临时替代品,任何一个供应环节出现短缺,都会影响到测温仪的产能。
在2003年“非典”期间,我国对红外体温检测仪的需求曾达到一个高峰。不过在当时,该产品的核心部件红外体温传感器全部依赖进口,到2016年11月,烨映电子掌握了智能热电堆红外传感器核心芯片技术,实现了热电红外传感器产品的国产化。到现在国内已经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国产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市场占比也已经接近20%。
据了解,红外体温检测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至少有83家红外体温检测仪产业链企业。其中,上游有28家,中游30家,下游25家。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广东地区最为集中,大约有24家。
红外体温检测仪产业链信息(*不完全汇总)
上游:原材料环节,集中在东部
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上游涉及红外窗口、红外镜头、网络传输模组、齿轮等材料。其中红外窗口、红外镜头等器件的定制化程度高,各个厂家的标准不一样。
上游产业链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8家分布在广东,5家在江苏,4家在上海,4家在浙江,福建、广西、河南、黑龙江、湖北、山东、陕西各有1家。
中游:设备制造环节,分散在全国
中游涉及红外体温检测仪器制造,全国共有30家相关企业。其中有9家在广东,5家在江苏,4家在湖北,3家在山东,3家在浙江,北京和上海各有2家,河南和天津各有1家。
值得注意的是,30家红外体温检测仪器制造企业中,有6家集中在广东省深圳市。
下游:终端销售环节,分散在全国
下游是终端销售环节,主要由各个批发商、零售商、药店、医院等组成。涉及的企业在广东有7家,江苏有4家,河南有4家,北京有3家,上海有2家,重庆、浙江、陕西、山东、安徽各有1家。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还没能完全控制下来,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对红外温测仪器的需求并不会明显减少。对供应商而言,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市场提供足够的产品,是当前的重点。相信通过厂商们的共同努力,疫情将尽快会被我们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