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DNA纳米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基于DNA分子的可编程性,合理设计DNA分子自组装模块,以此作为纳米尺度的“乐高积木”,可以组装成各种静态DNA纳米结构和动态DNA纳米设备,应用于分析化学、医学诊断和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杨良保研究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可非线性云集“围攻”生物靶标的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该成果发表在纳米材料领域顶级期刊《Nanoscale Horizons》上。
该项研究创新了DNA分子非线性自主装设计原理,突破了DNA 分子非线性自组装普遍存在的背景渗漏难题,并通过编码新颖的嵌入式分子组装渗漏控制程序,建立了两个基于超发夹纳米结构的智能 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为构建先进信号放大器和智能靶向药物递送载体提供了新的设计蓝图。两个模型由多功能机械臂和备选附件(药物、信号标签、靶标钳夹等)、靶标验证器、智能云集路径控制器和自组装马达等部件组成,只有在特定生物靶标出现时,机器人才会获得响应,然后以生物靶标为“围攻”对象,通过各部件协同运行,完成机器人之间的非线性云集组装,形成大的集合体,实现对特定生物靶标信号的非线性级联放大或附件装载物的富集。研究中,科研人员分别将肿瘤细胞小分子和外泌体等作为生物靶标,通过整合无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信号读出技术和荧光分子信号标签,检验了设计模型的应用性能,提示了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和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潜能。 获 取 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 进展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非线性云集“围攻”靶标示意图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3763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