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利18国际娱乐公众号,获取传感器热点资讯、知识文档、深度观察
近日,汽车博主“蔡老板”质疑宝马汽车在中国市场中未安装车头和车门气囊传感器,可能是对中国市场减配的区别对待,或导致部分撞击情况下,未能正确弹出安全气囊,引发网友的担忧。
此事,也让传感器这个微不起眼的小东西进入公众眼中,事情起因如何?为什么就少配了一个小小的传感器会带来这么大的争议?传感器对汽车安全有多重要?
宝马安全气囊传感器减配争议缘末
事情起源于5月16日,抖音上拥有超过300万粉丝的汽车博主蔡老板发视频,称其发现宝马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车型中,减配了部分安全气囊传感器,目前该视频点赞量已超过100w。
▲蔡老板视频截图
视频中,蔡老板拆解了一辆宝马汽车,表示从车头及车门位置都没有发现安装安全气囊传感器,同时他还发现,宝马两侧车门内是有传感器预留孔的,但是却没有安装相应的设备。
在视频里,蔡老板又通过宝马后台系统查询,显示相应位置“未被占用”,中国的宝马汽车里没有在车头和车门安装安全气囊传感器被实锤。
但是,蔡老板通过查询欧美地区的同车型宝马汽车,发现这些地方都是有配置安全气囊传感器,只有中国是“减配”了的。
▲蔡老板视频截图
5月20日、21日,蔡老板继续就此事发布了视频,其拍摄了数辆宝马事故汽车,视频显示汽车损毁较严重,但均出现安全气囊未弹出的问题。
视频中,已经有车主质疑宝马汽车出了严重车祸却没有弹出安全气囊,导致车主肋骨断裂,或直接住院。蔡老板透露,宝马4S店反馈是因为事故“没撞对地方”导致。
此外,蔡老板还发现,在一量2021款宝马汽车中,在车头处预装有安全气囊传感器支架,却没有安装传感器。
▲蔡老板视频截图
该系列视频一发布,宝马传感器减配门迅速受到许多网友热议,既愤怒又一国家大企对中国的区别性“减配”,又担忧缺少安全气囊传感器造成的安全隐患。
宝马是否真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减配?
宝马相关员工回应:完全没有参考性
目前为止,宝马中国并没有对此事件进行官方回应,但有多家媒体采访了华晨宝马经销商、客服、销售人员等,认为此事件并没有参考性。
财经网汽车采访到华晨宝马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
“宝马在国内销售的所有车辆均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的相关标准,宝马第六代3系在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ICM)中安装了一个横向和纵向加速度传感器,在两侧B柱内各安装有一个横向+纵向加速度传感器, 完全可以360度保障车辆安全性能。”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了宝马相关经销商,也得到类似的观点:
“目前市面上的安全气囊传感器分为两种,一种是该汽车博主提到的安装在车前保险杠、车门和B柱处的距离碰撞传感器,另一种叫加速度传感器,目前宝马使用的是加速度传感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距离碰撞传感器的优点是近距离碰撞触发安全气囊几率比较高,但缺点就是小的碰撞也会导致安全气囊弹出;加速度传感器的优点是在车辆紧急刹车的情况下,气囊会根据刹车的情况而判断是否弹出,而该汽车博主所说的距离碰撞传感器已经是被市场所淘汰,现在都是用加速度传感器。同时,对于欧美同款车型都配有安全气囊传感器,而只有中国减配,该工作人员表示该博主说法有误,目前只有美国出售的宝马车辆才会安装前部距离碰撞传感器,这是因为美国法律规定所致,而欧洲和国内的车辆一样,都没有在前部安装这个传感器。
根据其他业内人士的看法,确实除了美国因法律规定外,欧洲宝马与中国宝马在安全气囊传感器上的配置是一致的,都没有前部碰撞传感器。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传感器这么重要?
这次宝马传感器门事件,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一个小小的传感器上,事实上,人们更多的是对缺少传感器是否造成安全隐患的担忧。传感器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
现代工业离不开传感器,是传感器赋予了机械以感知的能力。以汽车为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信息统计,一辆普通汽车拥有90个以上的传感器,高端汽车则超过200个传感器,而目前的自动驾驶汽车,一些更是超过300个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分布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车身稳定程序(ESP)、电控悬挂(ECS)、电动手刹(EPB)、斜坡起动辅助(HAS)、胎压监控(EPMS)、引擎防抖、车辆倾角计量和车内心跳检测……等等应用,没有这些传感器,我们完全无法感知这辆车的工作情况,更无法做出正确的操作。
本次事件涉及的距离碰撞传感器,就是通过碰撞传感信息,告知MCU是否要控制打开安全气囊。但这种传感器分布不均匀,测量范围受限,如果碰撞点在传感器周围,就会造成误打开安全气囊的情况,这也是早期许多汽车容易爆安全气囊的痛点的来源。
随着技术进步,MEMS等技术引入,惯性传感器可以做的很小,后来工程师们改进了测量方法,使用了MEMS加速度传感器。即,通过测量汽车的横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垂直加速度和横摆率,根据相关函数模型,分析判断是否触发特定安全气囊的爆开,或自动收紧绑在乘员身上的安全带,起到维护效果。
▲网售宝马ICM模块,由博世制造
宝马在10几年前,就使用了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也称一体式底盘管理系统,简称ICM,它能协调所有行驶动态管理系统和车辆控制系统。
ICM中集成了各种传感器,比如气囊传感器、纵向加速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垂直加速度传感器、偏航角速率传感器、俯仰率传感器、横摆率传感器等。安全气囊的起爆也是由ICM模块中的传感器进行控制的,理论上来说应该会让安全气囊的打开更科学,减少意外触发的概率。
用于安全气囊控制的碰撞感测是惯性MEMS传感器在汽车上最大的应用。
可见,传感器的进步,也是汽车电子系统的进步,传感器的感知给了汽车控制更多的可能性。近几年大热的激光雷达,也被寄予实现自动驾驶控制的期望。
98%都是国外传感器,中国制造仍需努力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努力,中国制造已经走在了从山寨到自主创新的道路上。
我们知道在传统燃油车上,中国汽车厂商的发动机技术一直不太在线,而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抛去了引擎、变速箱那一套,使用电池+电机驱动,许多汽车厂商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忽然发现不少中国汽车厂商也做的还不错。
然而,这里面,中国传感器产业的进步并不算快,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98%汽车用传感器供应商都是国外厂商,中国厂商占比极低,仅有2%左右,这个占比显然远比不上其他汽车零部件的中国厂商规模。
主要原因是车规级传感器要求严格,国产大部分传感器产品存在不能批量生产,存在可靠性差、性价比不高等情况。汽车产业生产链长,产品导入周期长,同时国家支持力度、政策不足,汽车企业更倾向于向稳定、成熟的国外企业购买传感器。
根据Marklins全球汽车信息平台的数据看,以汽车使用较多的压力传感器为例,各厂家的主要供应商有博世、电装、大陆集团、法雷奥等公司,其中联合汽车电子公司是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博世的合资公司。
▲Marklins全球汽车信息平台数据
博世、电装、麦格纳、大陆和采埃孚是全球前五大汽车零部件,同时也技术是全球汽车传感器主要供应商。尤其是博世,是全球最大的MEMS厂商,汽车、消费电子等产品均大量使用MEMS传感器。
在市场咨询公司Yole的全球TOP 30 MEMS厂商中,中国只有歌尔和瑞声进入榜单。
▲Yole全球MEMSTOP 30 榜单
结 语
宝马是否少安装了一个传感器可能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少装的这颗传感器会否影响到我们的驾驶安全。
从这次事件,传感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消费电子里,没有传感器许多功能都无法实现;在工业中,没有传感器一座工厂就无法运行;在汽车里,没有传感器,我们的驾驶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但是,这么重要的传感器,我国中高端传感器领域自产率不足20%,在汽车电子等领域,更是只有2%国产。
中国传感器产业的差距需要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