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分析检测方法的革新:全人源纳米抗体新型荧光免疫探针成功研制

2022-06-29
关注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荧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发光现象,不论是在日常装饰品或者儿童玩具中都常有见到,其实它也常被用在科学研究中。因其优越的特性被广泛使用在微观研究中,例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特殊物质的追踪及疾病的诊断监测,由于其高灵敏度及简化了实验方案及流程,都发挥了极大的优势。

 

  荧光成像的理论基础是荧光物质被激发后所发射的荧光信号的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与荧光素的量成线性关系。荧光成像系统包括荧光信号激发系统(激发光源、光路传输组件)、荧光信号收集组件、信号检测以及放大系统(CCD、PMT)。荧光成像技术因其检测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无辐射危害等优势,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迄今只有少数几种非靶向荧光染料应用于临床肿瘤切除的手术指导,而基于各类靶向型生物制剂的荧光免疫探针大多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目前正在开发的荧光免疫探针多是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存在着体积较大,难以接触具有空间位阻的靶点表位,不适宜于“即取即用”的临床适用标准等问题。如何开发出新型荧光免疫探针,使其同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易体内代谢、低生产成本、高穿透深度等性质,从而为疾病诊疗与手术导航提供更全面精准的信息,一直是荧光成像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
 

  全人源纳米抗体,即基因完全来自于人类。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教授应天雷、副研究员吴艳玲团队与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李富友团队合作,通过将肿瘤靶向的全人源纳米抗体与某近红外荧光染料进行共价偶联,建立了以全人源纳米抗体为靶向载体的新型荧光免疫探针研发平台
 

  研究团队利用自己开发的用于针对5T4肿瘤靶点、具有高亲和力的抗肿瘤全人源纳米抗体n501作为载体,并在抗体上修饰了名为吲哚菁绿(ICGM)的荧光染料,从而合成了新型全人源纳米抗体荧光免疫探针,即ICGM-n501。在卵巢癌转移瘤模型中,研究人员通过活体成像技术观察到ICGM-n501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可以实现高精准的肿瘤成像,能高效识别其他技术无法找到的肿瘤微小病灶(仅1.38毫米大小),成像精准度的分辨率高达0.21毫米。此外,研究人员还首次观测到了探针结合肿瘤靶点后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增强现象,结合5T4抗原等相关信息,以及计算化学分析其染料结构变化规律,团队解析了相关机制。
 

  与传统的荧光染料相比,全人源纳米抗体为靶向载体的新型荧光免疫探针具有荧光信号强、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显著优势,其研发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探针的使用剂量,提高荧光成像效果,同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术中导航、疗效评估等提供了精准、实时的“可视化”技术手段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报)

  • 肿瘤
  • 科普
  • 纳米
  • 荧光检测
  • 抗体
  • 荧光分析法
  • 荧光强度
  • 荧光笔
  • 基因探针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化工仪器网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紫外荧光法水中油在线测量方法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