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利18国际娱乐公众号,获取传感器热点资讯、知识文档、深度观察
传感新品
【日本九州大学:研发嗅觉传感器吹一口气就可解锁智能手机,实现97%以上的识别准确度】
日本九州大学和东京大学科研团队合作,首次通过人工嗅觉传感器系统,对人呼吸中的化合物进行解析,进而实现验证个人身份的效果。他们利用 16 个通道化学电阻传感器阵列,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制造出“人造鼻”,并成功实现了 97% 以上的平均准确度。此外,该研究还展示了传感器数量对准确性和再现性的影响。

智能手机解锁的关键在于,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来确认人们身份的独特性。在以往的识别方式中,常规的途径是针对指纹、掌纹、声音和面部等进行识别。另外,还包括声学、手指静脉等不常见的识别方式。
“这些技术依赖于每个人的身体独特性,但它们并非万无一失。身体特征可能会被复制,甚至会因受伤而受损,”该论文第一作者、东京大学工程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柴亚努·吉拉尤帕特(Chaiyanut Jirayupat)对媒体表示,“最近,人类气味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识别身份出现了,主要是使用你独特的化学成分来确认你是谁。”
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该团队首先想到了从人的皮肤中产生的化合物来进行身份信息的识别。然而,这种方法也并不稳妥。其矛盾点在于,机器检测身份信息必须满足一定程度的浓度才能达到“识别”,而皮肤并不能产生高浓度的挥发性化合物。

基于此,研究人员便萌生另一个想法:是否可借助人类呼吸进行生物识别呢?“皮肤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可低至十亿或万亿分之几,而从呼吸中呼出的化合物可高达百万分之几,”吉拉尤帕特继续说道,“事实上,人类的呼吸已经被用来识别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糖尿病,甚至是 COVID-19。”
在确定这一全新的生物识别途径后,该团队首先对受试者的呼吸样本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判定可用于生物特征认证具体来源于哪些化合物。根据相关结果,该传感器可识别包括 28 种化合物在内的人类呼吸成分,用来进行身份的生物识别。
具体来说,该团队制造了“人造鼻”嗅觉传感系统,而嗅觉传感器阵列 16 个通道中,每一个单独的通道都能对特定范围的化合物进行识别。然后,再把传感器数据传输至机器学习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对每个呼吸样本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解析。
传感动态
【志奋领科技完成近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专注工业智能传感器领域】
近日,深圳市志奋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志奋领科技”)宣布完成近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顺为资本领投、怡合达联合投资。
势能资本消息显示,志奋领科技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研发,公司将持续扩建底层研发团队,支撑光电底层器件和芯片、光学研发,同时建设精密光学等5个实验室,升级智能化车间、提升产能;二是业务,新增6个外地办公室,形成能支撑200家核心经销商、4万家用户的服务网络。

据悉,志奋领科技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工业级智能传感器的开发,面向3C电子、新能源、半导体制程、医疗电子和服务机器人行业,提供包括高精度定位、图像识别、精密测量以及避障安全在内的精密智能和AI传感解决方案。
明治传感器是深圳市志奋领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品牌。2011年该公司成立明治传感器品牌,与中国台湾SCAN公司战略合作,形成了最初的产品线。其官方消息显示,公司是由两位研发和生产经验超过20年的工业传感器专家带队创立,核心团队汇聚了一批业界资深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旨在建立一家在AI4.0时代用创新传感技术向用户提供精密、智能和AI传感产品,支持用户在工业4.0时代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据悉,志奋领科技已构建精密定位传感器、深度学习、精密测量传感器、安全避障传感器四大产品线,覆盖14个品类和93种不同系列。
【黑龙江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出炉:积极拓展先进传感器、集成电路等上下游产业链条】
今年 6 月,《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提出到 2026 年,黑龙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并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等经济发展新引擎。
《行动计划》指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2025 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 以。突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依托哈大齐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载体,搭建人工智能、新型传感器等创新平台,超前部署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区块链等重大项目,开展应用技术攻关。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构建多点支撑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工业应用和消费需求为牵引,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发展电子设备及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等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制造业。
依托哈尔滨中能、科友半导体、博睿创富、中电科 49 所等国内领先企业,加强电子元器件及专用材料关键技术研制,加快发展单晶硅、电子陶瓷、压电晶体与薄膜材料、锂离子嵌入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研发产业化。
积极拓展先进传感器、集成电路、电子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国内电子信息芯片及整机制造领军企业,重点发展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国产自主可控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及机电元器件,建设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研发基地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专业设备制造业。
推动威帝电子、天有为等重点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业合作,推进专用电子元器件功能集成和规模化应用,积极引进电子产品制造商,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商用服务器、台式计算机、涉密计算机等整机生产制造总装。
加快电子雷达、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工业专业设备等产品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先进制造工艺研发和生产能力升级。到 2025 年,全省打造形成 5 大重点产业链,电子信息制造及配套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500 亿元,2026 年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台积电供应商昭和电工警告:明年芯片材料价格将继续上涨】
7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台积电供应商昭和电工警告,芯片材料价格明年将继续上涨。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芯片短缺问题就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主旋律。自那以来,芯片供应商对晶圆代工的需求就格外强劲,因此包括台积电、三星电子、联华电子在内的各大晶圆代工商纷纷建厂扩大产能,这样一来他们对设备和材料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昭和电工成立于1939年,总部位于东京,是一家综合性集团企业,生产的产品涉及到石油、化学、无机、铝金属、电子信息等多种领域。除了这些产品以外,该公司也生产电脑等的核心部件,比如硬盘电路板。
该公司是芯片制造商和丰田汽车等其他制造商在早期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化学品的关键供应商,它为台积电和英飞凌等公司供应关键的芯片制造材料。
2020年1月份,昭和电工宣布,计划建设上海第二工厂以增产半导体材料。2021年12月份,该公司在上海建成了高纯度气体的第二工厂,并计划于2022年初开始商业生产。
同月,昭和电工决定对电子特种气体价格做出调整,即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增长20%以上,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如今,外媒的最新报道称,昭和电工预计将进一步提高产品价格,并削减不盈利的产品线,以应对半导体行业面临的一系列经济挑战。
【紫光展锐完成全球首个 5G R17 IoT NTN 卫星物联网上星实测】
7 月 4 日消息,紫光展锐宣布,在 3GPP 5G R17 版本 ASN.1 正式冻结之际,2022 年 6 月 21 日,紫光展锐联合北京鹏鹄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率先完成全球首个基于 R17 IoT NTN 标准的 5G 卫星物联网上星实测。
据介绍,本次测试采用的卫星物联网终端基于紫光展锐 IoT NTN 芯片开发,通过 L 波段卫星,在预商用基站上完成了通信组网测试,并实现数据传输。

测试中使用的卫星是一颗位于赤道上空 36000 公里的商用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紫光展锐攻克了测试终端面临的长时延和大衰减等技术难点,在与卫星的通信距离长达 38000 公里的条件下,成功完成了广播、接入、数据传输等通信过程,并实现了多终端接入和并发通信业务的组网测试。
本次上星实测所用卫星物联网测试终端,发射功率为 23dBm,与手机相同,这意味着基于紫光展锐 IoT NTN 芯片开发的终端,已具备低功耗、小型化、轻量化等易用性优势,可广泛应用在丰富多样的物联网场景中。
了解到,相比 R16 标准,R17 标准将更全面的覆盖垂直行业能力,对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基础能力做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将用户体验保障、商业模式等问题纳入考虑。作为 Rel-17 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RedCap (Reduced Capability) 实现了面向中高速物联场景的 5G 网络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了 5G 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
传感财经
【7月5日传感财经分析:光传感概念报跌,万集科技领跌;影像传感器概念报跌,苏州固锝领跌;流量传感器概念报跌,华工科技领跌】
7月5日盘后,光传感概念报跌,万集科技(26.19,-3.68%)领跌,森霸传感(-3.54%)、太辰光(-2.26%)、至纯科技(-2.03%)、日盈电子(-1.81%)等跟跌。
7月5日盘后,影像传感器概念报跌,苏州固锝(12.95,-0.54,-4%)领跌,晶方科技(-3.94%)、水晶光电(-2.48%)、富瀚微(-1.74%)、力源信息(-1.32%)等跟跌。
7月5日盘后,流量传感器概念报跌,华工科技(22.75,-0.77,-3.27%)领跌,万讯自控(-2.23%)、汇中股份(-2.12%)、汇纳科技(-1.77%)、科陆电子(-113%)等跟跌。
流量传感器概念股有:
威尔泰:威尔泰从近三年ROTA来看,近三年ROTA均值为0.46%,过去三年ROTA最低为2019年的-6.59%,最高为2021年的6.39%。
公司以募集资金5699.66万投资新建年产5万台传感器生产基地,预计年均税后利润1095.95万,建成后将具备高精度传感器生产能力,在充分满足未来压力变送器和电磁流量计产品对传感器需求基础上,还将提供给国内及国外客户。
在近5个交易日中,威尔泰有4天下跌,期间整体下跌40.68%。和5个交易日前相比,威尔泰的市值下跌了7.17亿元,下跌了40.68%。
汇中股份:从公司近三年ROTA来看,近三年ROTA均值为14.66%,过去三年ROTA最低为2019年的14.28%,最高为2021年的15.3%。
公司拥有全部系列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曾参与国家863《过程控制与流量传感器》项目,现拥有授权专利48项,拥有嵌入式软件著作权28项,软件产品登记证书45项,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对进一步提升国内超声流量传感器的感知、控制能力并探索更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探索。
近5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2%,最高价为12.65元,总市值下跌了4527.39万,当前市值为20.16亿元。
汇纳科技:从汇纳科技近三年ROTA来看,近三年ROTA均值为4.42%,过去三年ROTA最低为2020年的-0.96%,最高为2019年的10.82%。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线下消费行为数据分析,也即通过多种类型传感器采集线下消费者行为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及挖掘应用。
近5个交易日股价下跌6.08%,最高价为15.19元,总市值下跌了1.05亿,当前市值为16.93亿元。
科陆电子:从科陆电子近三年ROTA来看,近三年ROTA均值为-9.48%,过去三年ROTA最低为2019年的-22.89%,最高为2020年的2.03%。
近5个交易日,科陆电子期间整体下跌12.02%,最高价为7.92元,最低价为7.02元,总市值下跌了11.9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