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探路AI制药

2022-08-20
关注

  日前,云南白药(000538.SZ)公告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订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药物研发全面合作协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设计、相关病症、数据库开发等,但未指明具体合作项目以及相关资金数额。

 

  此前,云南白药引进两位具有华为任职背景的高管——董明、马加,分别担任公司CEO、CFO,这一举动是否与上述合作协议的签订有所关联?

 

  近日,云南白药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对于公司而言,这个合作属于比较保密的项目,目前不太方便透露相关细节。项目刚完成签约,正在推进当中。”截至发稿,华为方面未进一步作出回应。

 

  云南白药与华为牵手合作的AI制药赛道,近年来持续吸引资本加码布局。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大型药企在癌症、精神疾病领域的AI制药合作项目占比最高,其次为心血管疾病。不过,至今尚未有一款主要由AI研发的药物上市。



 

  探索联合科研创新

 

  根据协议,云南白药与华为的此次合作有效期为3年,双方愿意就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合作,提升云南白药产品的科技含量。

 

  年报显示,目前云南白药的产品包括药品及医疗器械系列、原生药材及养生系列、大健康产品系列、茶品系列。其中药品分为云南白药系列、天然植物药系列。双方合作将具体落向何处,暂不得而知。

 

  不过,从公告内容来看,此次“官宣”的含金量偏向于合作意向的表达,而非某一确定合作项目的“开篇”。现有的合作基础在于云南白药“凭借在中药及植物领域的多年积累,沉淀了行业独有的植物标本数据库、云南天然提取物的数据库、国外天然产物库”。而华为“在AI辅助药物研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案例。”据了解,2021年9月,华为发布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

 

  公告显示,双方目前拟定的合作模式主要为“交流”,具体为“双方高层进行不定期互访,按需开展市场信息、行业动态、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涉及权利义务层面,公告内容频繁提及云南白药的ICT(信息与通讯技术)建设项目,即云南白药在其下属部门、关联公司、其他合作伙伴的ICT建设项目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华为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华为也有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参与云南白药主导建设的ICT项目,经双方协商一致后成为后者的核心供应商。

 

  年报显示,过去一年,云南白药在构建数字化平台上取得一定进展,包括公司自主创新研发云南白药慢病管理平台,建设“骨伤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平台”“5G智慧中医云平台”“云药质量追溯平台”“数字三七产业平台”“口腔护理综合解决方案平台”。总体而言,上述平台基本面向销售端,而非药物研发。

 

  不过,云南白药此次宣布与华为合作,也将市场的关注点拉回到这家老牌中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上。

 

  根据年报,截至2021年末,云南白药主要研发项目有7个,包括云南特色大品种三七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开发(PSQ项目,已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附杞固本膏(正在开展受试者招募)、PZ-018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的开发(第二阶段)、PZ-019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的开发(第二阶段)、特医食品研发注册(正在进行三批中试产品的制备)、采之汲生物医学护肤品研究开发项目(已结题,形成新品、论文及专利的成果)、精准护肤功效评价平台研究开发项目(形成一定论文成果,建立部分功效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据介绍,PSQ项目是在云南白药“大健康”战略下,开展的首个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利于心脉瘀阻证相关症状治疗的创新药研发项目。而在此前,市场对于云南白药创新药研发的期待始终未得到满足,其的多次跨界也引来“不务正业”的质疑。

 

  在年报中,云南白药指出,PSQ项目拟达成的目标是综合利用三七全株资源,进一步探索皂苷、黄酮、多糖等成分的协同机理,并最终按照1.1类中药创新药上市。

 

  今年5月,云南白药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PSQ项目已获同意开展用于心脉瘀阻所致的胸闷心痛等的临床试验。后续,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临床试验,并及时根据后续进展情况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不过,2021年,云南白药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0.91%,2020年仅有0.55%。其在年报中坦言,“长期以来,中医药基础性科学研究滞后,阻碍了中医药创新研究发展;目前缺乏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创新药临床评价体系,中药审批速度和通过率较低,企业和科研机构对中药研发积极性不高,也助推了中药企业重销售、轻研发的积弊。”

 

  药物落地尚需时日

 

  事实上,不只在中药领域,业内对于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历程有着“双十定律”的观点,即一款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成本超过10亿美元,研发周期大于10年。效率及成本,成为药企创新研发的主要痛点。

 

  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千指出,据统计,使用AI技术能够将药物发现时间缩短40%,药物临床试验时间节约50%至60%,进而达到节省药物研发成本的目的。因此,AI制药成为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热门领域。2016年~2021年,全球和中国在AI制药领域的投融资金额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56.3%和50.9%。

 

  头豹研究院报告显示,AI制药是指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及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药领域各环节,以提高、优化新药研发的效率及质量,降低临床失败概率及研发成本。其中,药物研发及用药安全是AI技术在制药环节的主要内容。

 

  方向上,目前在研AI制药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抗肿瘤、呼吸系统、抗感染、精神障碍、免疫系统、眼科、心血管、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药物副作用研究等。其中,大型药企在癌症、精神疾病领域的AI制药合作项目占比分别为29%、27%,心血管疾病领域项目占比为13%。

 

  根据DeepPharmaIntelligence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参与AI药物研发的大型药企超过56家,其中包括逾36家传统药企和20家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企业;互联网企业超过31家;AI制药初创企业超过495家。在国内,AI技术在制药领域主要应用于创新药研发。

 

  赛迪顾问出具的报告显示,目前AI制药已形成三种发展模式,即AI-CRO模式(为制药企业和CRO企业提供外包服务)、内部研发模式(制药企业自研AI制药产品)、平台服务模式(搭建AI技术平台并提供技术服务)。

 

  国内企业也在近些年不断作出相关尝试。2022年初,复星医药(600196.SH)与英矽智能(AI制药公司)宣布达成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进多个靶点的AI药物研发,英矽智能将获得13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式付款。除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合作外,复星医药还将向英矽智能提供股权投资。

 

  今年7月,英矽智能宣布首个在中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由人工智能发现和设计的候选药物ism001-055,在中国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中的首次健康受试者给药,该款药物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此前于今年5月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1类新药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健康界研究院发布的《2021AI药物研发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至今,行业内有近30项AI研发药物获批临床,海外AI药物研发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一级资本市场对AI药物研发热情高涨,2021年前10个月,行业内公开融资额已超过8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内目前尚未有一款主要通过AI技术筛选出的药物实现上市。张千表示,预计到2023年~2025年,将会有一批AI预测结构的药物进入素有“死亡之谷”之称的临床二期试验,到2026年~2027年才会出现首个上市的AI制药产品。

  • 药品
  • 药物研发
  • 云南白药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