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企业与头脑风暴:是集思广益还是纸上谈兵?

2020-06-01
关注
摘要 对于仪器仪表企业来说,创新思维的意义非同寻常,因此为了满足这一点,许多企业会采用特殊的方式刺激员工。而在这之中,头脑风暴可以说比较特殊的一个。

  探索、认识未知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一定程度上来说,科学研究是起源于“问题”的。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活动,因此科研本身也被认为是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过程。


  儒家文化的格物致知可以算是我国对于科学概念的一个合理解释,但是客观来说,科学这个概念,在我国形成时间是相对较晚的,因此我国的科学研究整体上其实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

  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海乃百川,我国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群体往往更能接受新兴思维模式,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仪器仪表企业便是其中之一。

  而对于仪器仪表企业来说,创新思维的意义非同寻常,因此为了满足这一点,许多企业会采用特殊的方式刺激员工。而在这之中,头脑风暴可以说比较特殊的一个。头脑风暴本质是一种集体研讨行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有畅所欲言发表看法的机会,每个人的想法都是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受群体决策束缚。从目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是一种不错的集思广益的方法。

  但是对于仪器仪表企业来说这种方法契合度如何呢?这个问题可能没有那么好解答。首先,我们都了解,科研仪器仪表的发展许多时候是伴随科研成果的迭新的。也就是说,科研的需求决定了仪器仪表的方向,而科研的速度决定了仪器仪表的创新速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指的仪器的创新是从性能角度考虑的,可能是便携性、领域指向性这类的发展,也可能是精度、准度的进步,但绝不是新瓶旧酒的换壳营销。

  而头脑风暴许多时候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纸上谈兵。头脑风暴的进展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因此由于切入点不同,大家思考是集思广益还是纸上谈兵 仪器仪表企业与头脑风暴仪器仪表发展方向时候的角度也不同,其中自然存在不错的想法,但是很难在头脑风暴讨论的现场就决策下来。并且随时可能因为少数观点而推翻原本已经制定的大方向,导致讨论被迫再进行一次或者数次。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结论层出不穷但是却没有一个被实际实施。

  那是不是说头脑风暴就不适合仪器仪表企业?当然也不是。既然目的是集思广益,那么组织者可以考虑点到为止。具体来说吗,头脑风暴开展之前应该明确立项和开工时间,将讨论的时间压缩到相对极限的范围。而在头脑风暴结束之后,回归传统的讨论模式,将其中可行性与契合度高的方案筛选出来,不要依赖于寻找更好的方案,而是要找出现阶段合适的方案,确保仪器仪表的生产能跟上科研的需求。

  集思广益还是纸上谈兵差别有时候就在投入精力去实施的瞬间。头脑风暴作为舶来文化,其模式和出发点对于提倡创新思维的科研仪器仪表领域来说,自然是好的,但是比起学习这种模式的形,更要注重其原理。

  事实上这点也可以衍生到仪器仪表生产的过程中。国产仪器仪表企业中,存在不少自己产研销发展中国品牌价值的企业,也存在浑水摸鱼的拿来主义企业。进口仪器仪表就像“头脑风暴法”,看起来可以合适拿过来借鉴,但是如果不加入自己的思维作出改变,那么最后只会成为拖垮企业的自我安慰罢了。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