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是中国被卡脖子的行业,国内传感器行业和国外差距在哪里?
-
1收藏
-
26赞同
传感器从材料技术研究到工艺工程,能够实现市场价值需要跨两个技术学科,传感器核心技术都是通过时间打磨出来的,从形似到神似没有时间的沉淀积累,很难有质的超越......
国产传感器接收市场洗礼的程度不够,听取客户反馈优化产品的程度不足,所以虽然基本功能指标看起来跟进口产品差不多,但是一到细处如一致性、可靠性,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这是大部分国产产业的通病,不仅仅传感器。
关键的核心技术的差距,一些高新技术传感器的生产制造都掌握在国外的大公司手上,它们投入基础研发的时间早力度大,技术和市场积累比较久。中国其实在传感器行业起步时间并不比发达国家晚多少,只是国家对集成电路和传感器产业投入有限,中间也有过重视程度的偏差,当然跟我们之前的重视程度和财力有限也有关系,导致客观上我们的传感器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但是当然这些年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也在大力扶持传感器行业的发展,相信未来我们跟国外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董永贵几年前曾经总结过这个问题:中国大致从1980年以后开始重视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传感器研究方面的发展水平还算是比较好的。但是,在产品化方面的技术进步还不是很理想,很多传感器技术,其实国内的实验室研究水平并不是很差,可惜未能充分利用,没有转化为进入市场的成熟产品。 他说,传感器技术的研究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投入,一款传感器的研发,要6年-8年才能成熟,一般中国企业都承受不了这么长的周期。中国企业更难以承受失败,而传感器的研究失败的风险很高。 根据董永贵在日本访问时了解到的情况,日本企业支持的研发中,很多形不成产品,但是企业能够承受,10项中只要2项-3项能够变成产品就行。 “相比之下,我们很多企业都是准备去拿别人现有的东西。”董永贵说,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包括我们总是希望引进国外现成的、有自己项目的人才。“都不准备养鱼,而是捞一条鱼来。” 相比于比较大型的仪器设备,传感器在产品化过程中需要的投资一般不是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小型企业投资。在这方面,中国应该是有优势的。然而,如果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这也是一个短处。 传感器行业的一个特点是,传感器本身技术含量高,但单只传感器的价格一般不高。此特点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尽管传感器的技术附加值高,但单纯依赖传感器很难形成可观的产值。 按照董永贵教授的比喻,传感器有点像中药里的“药引”,本身功能很重要,但真正形成规模还需要依赖整服药剂才行。国外很多传感器公司一旦在某种传感器上有突破,很快会有相关的测量仪器开发出来。 而且,在中国的专利保护机制下,传感器中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关键技术,往往呈现一种“诀窍”性质,被抄袭后,很难说清楚,企业也打不起官司。国内虽然也有MEMS传感器企业,但都是委托加工,搞不好就被加工企业自己拿去做了,目前的企业创新体系有很大的问题。 2012年的时候,一位国内传感器领域的前辈在一次会议上说,为什么中国传感器事业发展不好,就是缺乏能够到国务院讲课的领袖人物,这个领域研发的时间长,显着度不够,本身是很小的东西,所依据的物理现象是几十年、上百年前就发现的。这位学者指出,这种研究实际上非常辛苦,比如说有一种加速度传感器,在石油行业中用于地震波测量,所依据的是苏联几十年前提出的原理,但是直到这位专家在苏联解体后,到了美国才形成产品得到应用。“越是需要厚积薄发、广种薄收的领域,我们差距越大。”董永贵认为,现在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我觉得市场格局影响的因素更多,因为国内基础弱,国内应用端的客户更加愿意采购进口产品,留给国产传感器成长和打磨的市场空间太小,国产厂商难以进入良性循环,销售收入少,无法大力投入技术研发、质量提升和市场营销,大家只能在低端产品恶性竞争,成长缓慢,恶性循环。
材料差距最大,工艺也是很大问题
热议话题 换一换
-
新利18国际娱乐
小型流量计主要应用在哪些设备上
42人参与101077阅读 -
中国传感器产业
专注于销售,寻求制造工厂合作伙伴:传感器及相关仪器仪表OEM供应商.
88人参与25874阅读 -
压力传感器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
107人参与17023阅读 -
传感线缆
水浸传感器漏水检测绳
2人参与15626阅读 -
国产替代
无电源场景,频繁更换监测站点,推荐便携式多普勒流量计【HP-100@普云感知】
94人参与15326阅读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