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汽车销量或高于预期 9月份创全年新高

2020-10-16
关注
摘要 基于目前国内经济强复苏,推动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大幅回升,同时,为了弥补上半年疫情带来的损失,车企下半年会加大营销力度,四季度国内车市仍将保持三季度的高昂热情。

  10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为中汽协)发布新产销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于9月产销量分别完成252.4万辆和256.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9.1%和17.4%,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8%。截至10月,今年来汽车产销已连续6个月呈现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五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究其原因,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介绍道,9月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叠加各地促进消费的相关改策、活动以及双节效应,汽车市场恢复形势继续向好,当月产销保持增长,展现了“金九”的实力。

  基于9月的优异表现,今年前三季度中,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5.7万辆和1711.6万辆,累计汽车产销降幅已收窄至7%以内,同比分别下降6.7%和6.9%,降幅较1-8月分别继续收窄2.9和2.8个百分点。

  从1-9月分车型的销量来看,乘用车完成1337.6万辆,同比下降12.4%,降幅比1-8月收窄3个百分点;商用车完成374.1万辆,同比增长19.8%,增幅较1-8月继续扩大2.5个百分点。从数量上看,乘用车占有近4/5的市场份额;从增速上看,乘用车累计增速目前仍为负值,商用车累计增速已实现个月同比正增长,且增幅持续扩大。

  乘用车结构变化,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同比微降

  数据显示,9月我国乘用车销量达208.8万辆,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8.1%,创年内新高。1-9月,乘用车共销售1337.6万辆,同比下降12.4%,降幅比1-8月收窄3.0个百分点。

  具体到细分车型,与上月相比,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增速略低,其他三大类乘用车品种均呈两位数较快增长,SUV增速更为明显;前三季度来看,SUV和交叉型乘用车降幅均收窄至10%以下,总体表现好于其他乘用车品种。

  从乘用车分排量的销量变化来看,今年1.6升及以上排量乘用车的表视明好于1.6L以下乘用车,同时,豪华车从4月以来一直保持大幅僧长。仅9月,豪华车销量达29万辆,同比增长31.6%,占乘用车市场份额为13.9%。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认为,一是得益于当前乘用车市场增换购人群扩大,从而推动了一部分消费升级;二是豪华车市场降价幅度较大;三是可能与海外疫情有关,即海外疫情的蔓延导致很多人回国发展,进而带来了一部分中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

  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78.4万辆,同比增长7.5%,占乘用车销量总量的37.6%,占有率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微降0.2个百分点;1-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487.3万辆,同比下降17.7%,市场份额为36.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对于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回暖乏力,陈士华分析认为大致可分为两大主要原因,一是近两年汽车产业处于波动调整期,市场同样进行结构调整,合资品牌产品不断下探,挤压、抢占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中国品牌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影响;二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剧了主要由中国品牌组成的中低端市场压力,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低端市场的潜在消费人群对经济波动更为敏感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中国品牌销量下滑幅度高于整个行业水平。

  但他进一步指出,6月、7月期间中国品牌乘用车已出现明显回升,此次同比微降,仅是金九银十阶段性抢购中出现的微幅波动,整体仍在稳步提升中。同时,中国品牌内部也在呈现分化,据中汽协统计,1-8月,超过85个中国品牌中,有近20个品牌累计销量同比增长,如长安、红旗等品牌。这意味着,只要产品力足够强大,中国品牌乘用车仍能在逆势中吸引消费者。

  新能源汽车表现突出,产销量双双刷新9月历史记录

  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0%和67.7%。“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及国内车企促进销售的有力举措,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稳中有升,本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刷新了9月历史记录。”陈士华表示。

  从细分能源类型来看,纯电动汽车9月份产销量分别为10.7万辆和1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0%和71.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9月产销量分别为2.9万辆和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5%和53.9%;燃料电池汽车9月产销分别完成3辆和1辆,同比分别下降97.6%和99.2%。

  从数据可以看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产品,当月产销量都有大幅增长,增幅超过整个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相反,今年热度高居不下的燃料电池汽车于市场中,整体表现仍较低迷。

  今年1-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分别完成73.8万辆和7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7%和17.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6.8万辆和57.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9%和18.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7万辆和15.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4%和13.9%;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70辆和579辆,同比分别下降56.7%和53.7%。

  从目前趋势来看,随着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回升,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降幅已经有明显收窄。如果能继续保持近几个月的增长势头,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年的表现有望与去年持平。

  四季度或延续销量增速,疫情危机仍不容忽视

  对于接下来国内汽车市场走向,陈士华表示,四季度,商用车受政策、投资的拉动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乘用车方面,9月下旬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推动了企业新品的全面投放,叠加各地促进消费政策的延续,都将对市场产生利好影响。基于此,中汽协相关负责人预测,全年汽车整体销量跌幅将小于此前10%的预期。

  行业资深分析师亦认为,基于目前国内经济强复苏,推动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大幅回升,同时,为了弥补上半年疫情带来的损失,车企下半年会加大营销力度,四季度国内车市仍将保持三季度的高昂热情。对于全年销量预期,他表示,轻型车(乘用车、微货、轻客、轻卡、皮卡)降幅将达6.2%,中重型载荷商用车涨幅预计25%-30%,优于此前预期。

  但陈士华进一步指出,当前稳就业稳企业保民生压力仍较大,国内消费信心还未完全恢复,进而低端产品需求的完全释放尚需一段时间;同时,近期局部地区突发的疫情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车市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进入10月,海外疫情再次爆发,进而国内包括云南瑞丽、山东青岛等地区也已出现疫情。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10月1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综合多方面因素,疫情秋冬季反弹已经开始,第二波疫情的发作已拉开序幕。

  对于第二波疫情发作对车市带来的影响,陈士华分析指出,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当前疫情影响已逐步减弱,企业也基本建立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机制;针对秋冬季可能发生的疫情以及局部偶发性疫情,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展了应对准备,具体集中在四方面:做好防疫物资的储备、完善防疫应急预案、预测市场需求并提前做好重要生产原材料及配件的储备、加强人员防疫知识培训。基于以上,他认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产经营工作稳定,但不代表潜在隐患不会存在。今年初,疫情的爆发,上游供应链企业停工停产,无论是洲际、国际还是省际物流全面停摆,全球汽车产业链面临零部件断供危机。目前国内疫情影响逐渐减弱,“断供”风险已基本消除,但对于个别需要进口的核心零部件仍有该方面风险,“尤其是受地缘政治影响,SM电子物料,特别是芯片类零部件依然存在潜在的断供风险。”陈士华指出。

  正是经历了疫情,我国汽车产业上下更加明白,唯有将关键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汽车产业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极大程度降低因地缘政治、经济、技术甚至于疫情等因素才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此,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突出加大关键技术攻关。”

  陈士华亦呼吁,扩大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及国产化,不断完善产业链,以建立较为稳固且强大的汽车产业。

  此外,中汽协对于未来中国中国汽车市场相关政策提出相关建议,包括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持续刺激消费活力;加强对汽车企业的支持力度;科学评估新能源乘用车双积分政策的实施预期,并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良心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等等。“从经济、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看,2020年或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2021年将有望实现恢复性正增长。”陈士华如是说道。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Honeywell 霍尼韦尔智能工业 在线/便携烟气分析仪专用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CO 传感器;SO2传感器;NO2 传感器;NO传感器;氧气传感器

微著科技 高性能传感器ASIC解决方案 MEMS传感器

微著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给传感器厂商提供定制高性能传感器解决方案的团队,目前已为国内众多院所及知名传感器公司提供了十余个传感器解决方案并已经实现量产。微著传感器ASIC方案的特点:成熟的仪表信号模块IP易于快速搭建;系统方案超低噪声;成熟的24ADC可同时实现模拟数字传感器方案设计;高效率及丰富的方案设计经验。

南方泰科 TGM 压力传感器

TGM是一款SOP8封装的压阻式MEMS压力传感器,其压力传感器芯片封装在 SOP8 塑封壳内。在传感器压力量程内,当用固定电压供电时,传感器产生毫伏输出电压,正比于输入压力。压力传感器芯片为绝压,可提供不同的压力量程的SOP8 压力传感器。

鑫精诚传感器 XJC-T001 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激光焊接密封,环境适应性较强 ◆球形联接件,始终保持模块的垂直称重状态 ◆支撑螺栓,防止设备倾覆且方便维护 ◆接地装置,保护传感器免受电源浪涌冲击 ◆过载保护装置,保护传感器免受冲击力

Huba Control 富巴 525系列 压力传感器

525系列压力传感器采用集公司20多年研发经验的陶瓷压力传感器芯片技术。该系列压力传感器可选压力范围大,电气连接形式多。最小量程为50mbar。大批量使用具有很好的性价比。

Winsen 炜盛科技 MH-410D 红外CO2气体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MH-410D红外气体传感器是通用型、智能型、微型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利用非色散红外(NDIR)原理对空气中存在的CO2进行探测,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无氧气依赖性,性能稳定、寿命长。内置温度补偿。该红外传感器是通过将成熟的红外吸收气体检测技术与微型机械加工、精良电路设计紧密结合而制作出的小巧型高性能红外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暖通制冷与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工业过程及安全防护监控、农业及畜牧业生产过程监控。

佰测传感 MS71 传感器

MS71差压传感器

Cubic 四方光电 PM3009BP 室外粉尘传感器

PM3009BP是一款专门针对餐饮油烟监测的油烟传感器,其采用旁流采样方式,自带除水雾装置,结合智能颗粒物识别算法,确保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油烟浓度的变化,同时创新的镜头自清洁技术的应用,能够长效防护传感器油烟污染,大幅度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广告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