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咨询机构Yole Group发布最新全球激光雷达产业报告《Automotive LiDAR 2025 》(2025车载激光雷达报告),介绍过去一年中,全球汽车激光雷达产业的发展,其中,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再次领跑全球,并且市场份额比上一年的84%进一步提升!
报告显示,预计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8.61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38.04 亿美元,2024 年至 2030 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28%。2022 年,全球正处于 PC&LCV(个人和轻型商用车) 和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的交叉点,而 2024 年,PC&LCV 的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是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的四倍多。
就美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而言,Waymo 仍然是美国领先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每周在奥斯汀、菲尼克斯、洛杉矶和旧金山湾区提供 15 万次出行服务。通用汽车于 2024 年底关闭了 Cruise,标志着其在安全事故和财务挑战后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终结。
在中国,百度的 Apollo Go 引领着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已在 10 多个城市运营,并通过远程操作员提供完全无人驾驶服务。百度计划在武汉部署 1000 辆第六代自动驾驶出租车,目标是在 2025 年实现盈利,并计划到 2025 年将服务范围扩展到 65 个城市。AutoX、滴滴出行、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等其他公司也正在中国持续扩张。
乘用车方面,自 2018 年以来,已有约 120 款车型搭载 LiDAR 上市。预计 2023 年和 2024 年将有约 40 款新车型搭载 LiDAR,部署速度将加快。
中国汽车厂商积极拥抱激光雷达,将其集成到包括经济型车型在内的各种车型中。D 级车仍然是集成激光雷达的最佳选择。新情况是,现在平均售价较低的车型也开始集成激光雷达,甚至一些平均售价在 25,000 美元左右的车型也在 2024 年嵌入激光雷达。
相反的是,欧美汽车厂商对激光雷达的采用则更为谨慎,主要将其局限于高端或豪华车型,导致产量较低。目前只有奥迪、梅赛德斯-奔驰、宝马或沃尔沃等少数汽车厂商正在采用此类传感器。激光雷达的采用率正在稳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厂商将推出更多项目。
▲来源:Yole
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占据88%市场份额!华为份额快速提升!中国激光雷达“F4”引领产业发展
从全球汽车激光雷达整体市场看(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和乘用车),中国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依然占据领先地位,占据33%的市场份额,其次是速腾聚创(24%)、华为(19%)和图达通。这四家中国厂商占据了88%的市场份额。
在Yole的报告中,用“四巨头”(The “Big Four”)的词语来形容中国这4家激光雷达厂商,堪称中国激光雷达“F4”。
其中,RoboSense速腾聚创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摘得三项“全球第一”:2024年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市占率第一、ADAS激光雷达年度“销冠”、2018-2024年ADAS累计销量冠军。
禾赛科技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摘得三项全球第一: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 ADAS 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 L4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
▲来源:Yole
细分到激光雷达乘用车市场(PC&LCV,个人和轻型商用车),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以26%的市场份额并列第一, 其次华为以24%位居第2,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占据了92%的份额。这与中国车企大规模部署应用激光雷达并主要使用本土制造和供应链密不可分。
《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攀升至 8.61 亿美元,同比增长 60%。
在过去几年, 速腾聚创和 禾赛科技是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主要参与者。但在 2024 年,华为凭借与 Aito、Luxeed 和 Avatr 等 OEM 的多项合作,份额快速上升,排名第二,成为2024年全球激光雷达产业“新星”。这些 OEM 的几款车型都将 LiDAR 列为标准配置。
中国企业凭借成本、规模和政府支持占据主导地位,而西方企业(法雷奥、Luminar、Innoviz)则面临成本更高、普及速度更慢的问题。用例也截然不同。中国汽车厂商专注于自动驾驶导航 (NOA) 功能,驾驶员仍需承担责任;而全球汽车厂商则专注于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这是一种无需驾驶员注视的功能,在发生事故时驾驶员不再承担责任。
总体而言,2024 年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商的供应量约为 150 万台,而全球总销量约为 160 万台。与 2023 年相比,这一数字增长了一倍以上。
其中,RoboSense速腾聚创以519,800台的年销量,登顶2024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销量冠军。其次,禾赛科技出货量422,192台排名第二,华为421,627第三,图达通210,399排名第四,法雷奥65,705排名第五。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于 2025 年 2 月发布)将 LiDAR 带入经济实惠的 C 级车市场,而理想汽车于 2025 年 2 月发布的公告将 LiDAR 标准化应用于所有 2025 款车型,从而提升了 D 级车的溢价率。
其他中国 OEM 厂商也可能会效仿,推动 2025 年 LiDAR 的增长。
此外,Yole Group预测,2018至2024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累计销量排行榜,RoboSense速腾聚创以超80万台的累计销量位居全球第一,禾赛科技、华为、图达通、法雷奥、览沃紧随其后,除法雷奥外,其余均是中国厂商,展现了中国激光雷达厂商未来几年在全球产业中的统治地位。
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市场,《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 L4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达 1.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
禾赛科技以 61% 的市占率连续四年蝉联榜首,为 Zoox、Aurora、Apollo、滴滴、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全球头部自动驾驶公司提供核心传感器支持。
其次Waymo以14%份额排名第二,另一家国产激光雷达巨头速腾聚创以12%份额排名第三。
随着全球Robotaxi市场从试点全面转向规模化量产,单车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将显著增加,这也将大力推动全球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的逐级扩增。
同时,在《报告》提及的10家L4自动驾驶公司中,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囊括绝大多数份额。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欧美及日韩地区,都显示有发布搭载激光雷达车型的计划或动态。预计中国整车厂将在2025年或之后不久推出111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车型,欧洲地区将在2025年或之后不久推出超4款激光雷达车型,美国地区即将推出2款带激光雷达的车型,日韩地区则有超2款带激光雷达的智能车型即将发布。
从 905nm EEL 到 VCSEL 和 SPAD-SoC 创新,突破激光雷达性能天花板
早期的激光雷达系统,包括 Velodyne 自 2005 年起推出的 3D 实时激光雷达,主要采用 905nm 波长,由于半导体技术成熟,该波长具有成本效益。
自那时起,905nm(或新兴的 940nm)仍然是激光雷达制造商的首选波长,预计未来五年内不会发生变化。图达通 和 Luminar 等少数制造商使用 1550nm,但该技术成本高昂,难以满足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的要求。
就发射器而言,EEL 是早期 LiDAR 系统中的主要发射器。它们功率高、探测距离远,但体积庞大且耗电。因此,它们的使用正在减少,而 VCSEL 的使用则逐渐增多。VCSEL 因其紧凑的尺寸、低功耗和阵列可扩展性而在 LiDAR 领域备受青睐。随着二维可寻址阵列增强视场和点密度,以及多结增强输出功率,VCSEL 预计将占据主导地位,并在新型 LiDAR 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接收器正在快速发展。APD 是早期 LiDAR 的标准配置,但已被灵敏度更高的 SiPM 和 SPAD 所取代。这些新型接收器具有更佳的噪声抑制性能、紧凑的设计以及可扩展性,可实现量产。
一种 SPAD-SoC 结构正在兴起,它将 SPAD 与处理器堆叠在一起。该结构的主要优势在于更高的光子探测填充因子和更小的占用空间。该结构将 SPAD 阵列与定制 ASIC 垂直集成,用于信号处理,从而降低了尺寸、延迟和成本。
通过将VCSEL与SPAD-SoC芯片组合,激光雷达将实现最远测距和最高分辨率,突破性能天花板。目前以RoboSense速腾聚创为代表的激光雷达品牌,正在最新产品设计中应用了SPAD-SoC芯片。
虽然第一代 LiDAR 的分辨率低于 300,000 点/秒,范围约为 150 米,但最新一代 LiDAR 的分辨率将高达 24M 点/秒,范围约为 300 米。
随着 LiDAR 产量的增加以及技术与量产的兼容,LiDAR 的平均售价正在快速下降,到 2025 年,一些入门级 LiDAR 的价格将在 200 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