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发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 像素点尺寸可实现纳米级别

2019-07-22
关注
摘要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团队研发了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预期的像素点尺寸为纳米级别,比市面上的产品尺寸小10倍以上。

  20世纪后半页以来,半导体技术的兴起,引发人类社会第三次技术革命;数字化技术席卷众多领域。但传统的半导体产品由于其基底为平面且不能弯曲,普遍应用于平整的表面。当半导体行业更加流行之后,在弯曲表面,即柔性衬底上制作产品成为了另一个研究热点。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兴起以及柔性电子集成系统的巨大工程学需求,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因其在视觉图像信息方面的应用而显得更加重要。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团队研发了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像素点尺寸可实现了纳米级别。


  当前的数字图像传感器CCD和CMOS均是基于硬性硅基半导体材料的平面结构而无法满足柔性需求。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以理论为依托,利用纳米线,使用全新的制作工艺及新颖的结构,制作超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传感像素点,同时用二维高透光,高导电材料,如石墨烯做柔性电极,开发完全柔性,和现在最好的CCD和CMOS具有同等分辨率的纳米数字图像传感器。

  该团队研发的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预期的像素点尺寸为纳米级别,比市面上的产品尺寸小10倍以上。由于其超高的分辨率、可制作在柔性衬底上的特点,以及可以在不牺牲图像传感器分辨率的情况下,将硬性底板制作成可以根据用途而改变成任何形状的柔性底板,根据需要进行弯曲。

  创业团队成员均毕业于美国名校,在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和开创性的成果。柔性纳米数字图像传感器,助推我国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大幅超越世界最高水平,引领下一代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的研究。

  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在很多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当前全球有1000多万因视网膜疾病或退化而导致的失明患者,当前医学上对视网膜疾病还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总患者数在逐年大量增加。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与生物医学专业科研人员的合作,开展完全内置人工视网膜义肢方面的医学应用研究,将柔性图像传感器按照仿生学做成视网膜,安装于人眼,彻底解决视网膜退化这一顽疾,为失明患者重新带来光明。

  与此同时,柔性数字图像传感器凭借更简单制备、更小尺寸、超高清传感的特点,将大大降低光学系统的复杂度和重量,这对于高空卫星图像侦查等对重量有要求的光学图像系统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新利18国际娱乐删除。


  • 传感器技术
  • 图像像素
  • 纳米
  • 柔性电子
  • 数字图像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传感网络

最新最全的传感器资讯与技术分享。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MEMS惯性传感器技术概述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