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出台!国产手术机器人进院获松绑

2023-03-24 05:21:04
关注

  原创朱洁琰科创板日报收录于合集#医用设备1个#手术机器人8个

  多家券商指出,本次管理目录的进一步调整体现了国家深化简政放权,促进大型医用设备资源科学配置的政策导向,有望推动大型医用设备进一步扩容。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在诸多期盼中应声发布。

 

  一直以来,为促进大型医用设备科学配置和合理使用,国家对大型医用设备按规划实行配置管理,将大型医用设备分为甲类和乙类进行监管,同时对大型医用设备实行严格的配置许可管理。

 

  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2023年版目录变化显著。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同时,新版目录还调整了兜底标准,将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的单台(套)价格限额由3000万元调增为5000万元,乙类由1000-3000万元调增为3000-5000万元。

 

  多家券商研报指出,本次管理目录的进一步调整体现了国家深化简政放权,促进大型医用设备资源科学配置的政策导向,有望推动大型医用设备进一步扩容。

 

  关于本次于管理目录的调整,有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兜底标准与目录具体品类是并行关系,例如当某种设备价格在3000-5000万元,将自动归为乙类设备;另当设备被划在目录品类之内,即便价格不超过3000万元,也属于乙类管理。但3000万元以下的其他大型医疗设备则不再需要配置证,此前1000万元以上即需要。

 

  上述企业人士进一步表示,其公司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定价为1000多万元,原先属于乙类管理,新规出台后就不再需要配置证了。

 

  不过,可以注意到的是,此次目录中内窥镜手术机器人仍属于乙类。对此,有业内观点指出,乙类3000-5000万元的价格限额已超过大部分内窥镜手术机器人价格,因此在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内窥镜手术机器人未来有望逐步调出管理目录,摆脱配置证限制。

 

  开源证券认为,随着新版管理目录的出台,政策趋向于宽松化,十四五手术机器人配置数量有望进一步放宽,利好行业发展。

 

  除了政策的宽松化,《科创板日报》还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手术机器人进医保事项也有新的动态:江西省医保将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耗材纳入乙类支付范围。此前,上海、北京的医保局已先后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支付范畴。

 

  “江西省新出来的政策也让我们有点意外,这肯定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了。”上述业内人士称。

 

  具体到装机量上看,该业内人士则表示,回暖可能并不像是外界想象的深V型反转,更多像是U型反转,“现在还属于逐步恢复的状态,明年可能会体现得比较明显。”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广告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