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不是刚需

2021-03-12
关注
摘要 芯片替代、激光雷达终局,1亿美金被收购之后,OURS、睿思芯科创始人和我们聊了聊。

  作为当前最能体现汽车智能化水平的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系统已经成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而作为其感知元件之一的激光雷达也因此分到了一杯羹。

  去年,继Velodyne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后,Luminar、Aeva、Innoviz也接连成功借壳上市,激光雷达公司自此进入上市爆发期。而国内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也于今年1月初申请科创板上市并获受理,拟募资20亿元。

  就在各大激光雷达公司趁热打铁纷纷走向上市之时,也有一些企业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近日,激光雷达芯片公司OURS被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urora以1亿美金的价格收购。

  据了解,OURS成立于2017年,OURS的创始人谭章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而后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师从RISC-V(第五代精简指令集)创始人David Patterson,后曾领导开发Pure FlashBlade产品,并在2017年荣获AI硬件领域的AIconics最佳创新奖。他在闪存和硬件加速器领域拥有20多项专利,同时也是一款开源SPARC CPU(RAMP Gold)的发明人。

  2018年,谭章熹将OURS的芯片部分业务拆分带回国内,并在深圳创立了一家RISC-V芯片公司睿思芯科。

  据了解,工作重心早已转向睿思芯科的谭章熹并不会随着OURS的传感器团队一起加入Aurora。

  激光雷达赛道正热,就在一众激光雷达公司扎堆上市之时,谭章熹却选择将OURS出售,把重心转回芯片领域,这背后是何考量?缺芯潮之下,芯片的国产替代该从何谈起?激光雷达赛道的终局又会是怎样的局面?OURS和睿思芯科的创始人谭章熹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关于OURS和睿思芯科

  在关于此次收购的报道中,OURS被外界公认为是一家激光雷达芯片公司。

  事实上,成立之初,OURS是一家以低功耗端计算(Edge Computing)AI芯片为核心技术的公司,产品分为采用硅光技术的传感芯片和RISC-V可编程低功耗ASIC芯片两个系列。

  2018年,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同时考虑到国内芯片未来的发展前景,谭章熹带着芯片部分的业务和团队回国,成立了芯片公司睿思芯科。

  自此,剥离了芯片业务的OURS将研发方向集中到了FMCW激光雷达传感器。

  在谈到出售OURS的原因时,谭章熹认为,激光雷达有可能最终要做成一个系统,而且如果要真正进入量产阶段,就需要将它集成到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将OURS出售给自动驾驶公司,对团队和公司而言也许是最好的出路。

  而OURS所选择的FMCW路线及其集成技术的优势,正是它获得Aurora青睐的重要原因。

  早在2019年3月,Aurora就收购了Blackmore,并在自动驾驶卡车上搭载了Blackmore研发的FMCW激光雷达。

  据了解,FMCW是目前受到广泛认可的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它可以通过发出连续的低频率光波来进行测距,且只会放大与本地振荡器信号相干的光波。这意味着,FMCW可以以更高的动态范围和瞬时速度来测量距离,同时还不会受到来自太阳或其他传感器的干扰。

  然而,虽然FMCW激光雷达有着种种优势及潜力,但是它也需要更高的算力、超高精度的元件和更高的成本。与此同时,为了让其光波能够在3D空间里完成探测,FMCW激光雷达需要更复杂的光电系统,其传感器体积也随之增长。

  而OURS的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据了解,OURS团队开发的微型芯片可以集成激光雷达的必要组件,包括固态光束转向系统和FMCW收发器。

  Aurora方面希望通过此次收购,发挥OURS在FMCW激光雷达上的技术优势,帮助其缩小激光雷达芯片的尺寸,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维持芯片的高性能,从而提升其FMCW激光雷达系统FirstLight Lidar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

  至于为何会将工作重心转向国内的芯片公司,谭章熹解释道,这里面除了有精力分配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他认为“从整盘棋上看,处理器可能会有更大的市场”,而且国内的芯片市场潜力也十分巨大。

  谭章熹表示,从商业角度上看,中国对消费电子的需求旺盛,已经成了国内乃至于全球芯片市场的源头。其对消费电子的需求可以说是驱动了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另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必然要走上自研处理器的阶段,这同样会给国内的芯片研发带来一些额外的机会。

  其中,开源的RISC-V架构,将有望成为释放国内芯片设计潜力的平台,对中国的整个芯片产业链和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另外,随着汽车逐渐向智能化的移动终端转变,未来汽车必然需要搭载许多不同的处理器以解决不同的问题,这里面自然会催生出对车载芯片产品的差异化需求。

  谭章熹坦言,虽然目前睿思芯科尚未推出这方面的产品,但也绝不会放弃车载芯片如此巨大的市场。

  “缺芯潮”只是一个推动的因素

  从去年年底开始,汽车芯片短缺的消息不断传出,部分车企受此影响相继宣布减产。到了2021年,“缺芯”的状况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倒从汽车逐渐蔓延至手机、游戏机、安防等行业。

  全球爆发的“缺芯潮”让很多人看到了国产芯片崛起的机会。

  不过,谭章熹认为,“缺芯潮”只是在更大程度上诱发了中国构建自己产业链的动力。

  “历史上,中国做很多事时都会有些反复。要自己做?还是买现成的?通常都会纠结一段时间。但现在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产业链的供应紧张,这种情况会让大家意识到现在靠买别人的技术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稳健、有风险的,所以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供应链,自己去研发技术。缺芯潮,只是一个推动的因素。”谭章熹说道。

  事实上,在芯片“卡脖子”问题的影响下,此前已有比亚迪、吉利、北汽、上汽等一众车企瞄准车载芯片市场发力。不过,除了已经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比亚迪以外,当前大部分车企涉足芯片时,主要还是聚焦于研发、设计等上游环节。因此有人认为,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国产芯片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量产供应,现在谈国产替代还为时尚早。

  对此,谭章熹表示,“要谈论国产替代,我们要先搞清楚,要替代的是什么东西。”

  在他看来,半导体产业链的构成非常国际化:光刻机是欧洲的、很多半导体材料来自日本,而台湾可以做晶圆代工等等。在这种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无论是哪个国家想要从头开始完整地构建出一条产业链,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中国至少可以先在某些环节中取得一些突破。

  至于要如何应对国内芯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谭章熹认为,首先,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投资者,都必须对芯片产业有足够的耐心。

  “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目前大家在时间尺度上已经习惯了之前互联网式的思维模式,忽略了科技发展是需要时间迭代的客观事实。这个产业并不是光用很多钱就能砸出来的。”

  除此之外,芯片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谭章熹认为,台湾半导体产业之所以可以像现在这么发达,就是因为当年台积电张忠谋等人从美国回来投资办厂,在搭建出半导体体系的同时,还培养出了不少人才。

  而中国大陆虽然过去十年互联网发展得很快,但并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去学半导体、CPU,大家都更倾向于研究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然而要实现地区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才去覆盖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

  从这方面来讲,大陆的人才储备实际上是有些失衡的,而这也需要时间去调整和改进。

  光雷达的热度未必真实

  当前激光雷达赛道正热,一众激光雷达公司从去年开始就相继申请上市,此时出售OURS是否会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对于这个问题,谭章熹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主要是因为他对目前激光雷达赛道的热度仍持有谨慎的观望态度。

  谭章熹认为,当下激光雷达的热度未必是真实的,而一家激光雷达公司能否最终存活,其一要看市场需求是否真实,其二要看产品能否解决实际的问题。

  具体到激光雷达是否能成为刚需这个问题,谭章熹觉得还有待观察。

  他认为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去考虑:

  首先,激光雷达是面向量产车,还是只是面向样车销售?如果是面向量产车销售,那么一辆汽车最终会装载多少数量的激光雷达?

  其次,激光雷达会不会只是用于早期高精度数据的收集?如果是的话,将来高精度数据收集完成,而激光雷达的成本一直无法降低,届时车企是否还会继续使用激光雷达?

  “目前没有其他的方案可以比对,所以我们会认为激光雷达是强需求,但是再过几年还会不会是强需求,这个就不一定了。”

  谭章熹认为,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会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变得不同。

  他提出,现在的激光雷达和几年前其他雷达产品相比没有本质的变化,但是随着算力的增强,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自动驾驶一定会追求更好的传感器,但是随着技术的演进,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

  谭章熹用现在多摄像头的手机举例,认为将来算力足够强以后,有可能用一般的手机摄像头也能组合出单反相机的效果。

  同样地,如果通过低成本的传感器组合也能解决同样的问题,那么未来特别高端的激光雷达产品,有可能就会像全画幅相机那样,仍然会有市场,但是所占份额不会特别多,只会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出现。

  “我觉得短期之内,激光雷达会有不错的销路和市场,或者不错的投资回报率。但终局会如何,还需要花时间去观察,可能未来五年内,事情就差不多会变得更清晰。”谭章熹说道。

  • 激光雷达
  • 芯片
  • 芯科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