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份以来,台湾桃园空气质量开始变得非常恶劣,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资料显示,11月29日下午17点,桃园、平镇、中坜、观音等区空气质量监测甚至达到红色等级。对此,桃园市议员黄敬平强烈要求当地环保部门在工业区设置传感器,目前已经获得通过,最快于今年1月执行。
届时,这些空气质量传感器将安装在电线杆或路灯杆上。资料图
黄敬平说,平镇山仔顶地区附近常发现空气污染的平镇工业区,有126家厂商,面积约104公顷,平均每2公顷设1个点,共设置52个点,每个点的空气质量传感器模块。该模块除了能够监测温度、湿度外,还可监测悬浮在空气中的PM2.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隐形污染物。
当地环保机构决定今年初花费978万新台币,在桃园、平镇、中坜、观音等工业区安装300个空气质量传感器。每3分钟,空气质量传感器就刷新一次监测数据,让环保部门稽查人员迅速赶到监测地点,对违规排污厂商展开处罚。
其实,自2016年开始,台湾地区的环保部门便着手开始安装空气质量传感物联网系统。2016年上半年,首先在位于桃园市的观音工业区试点、网格化布建100个监测点,可感测PM2.5、VOC(挥发性有机物)、温度及湿度等,形成了完整的监测网。
据了解,这一监测网可提供高时空解析度的空气质量数据,监测频率可达分钟等级,空间密度达街道等级,通过图像化各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变化,结合风速、风向数据分析,能够标定污染热区及潜在排放区域。
据了解,用于监测空气质量的这种微型空气质量传感器,相比传统设备体积较小,可安装在路灯灯杆上,能提高布点密集度,定位也更加精确。此外,无人机、手持式能量光谱仪等,也将协助稽查人员提高检查力度。
据了解,未来四年内,台湾地区计划安装10200个传感器,重点监测工厂密集区域、邻近大型污染源的大型社区、交通繁忙区域,以及20公里内的无标准监测站的乡镇,硬件设备投入预算约新台币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