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同期新高 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提速

2023-09-18
关注

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全国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

9月13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关情况。

5月25日,《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对国家水网做出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发布会上介绍,水利部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着力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

他表示,今年1—8月,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落实9856亿元,新开工各类水利项目2.36万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36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水利项目施工吸纳就业197.1万人,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水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在发布会上表示,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纲要》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推进国家水网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李国英介绍,水利部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有序推进省市县级水网建设。开展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加快完善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因地制宜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为例,张祥伟表示,2022年水利部部署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拉开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帷幕。该工程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可将南水北调中线年调水规模由95亿立方米提高到115亿立方米,进一步提升长江、汉江和华北平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

不仅如此,张祥伟表示,目前我国已有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如去年年底,引江济淮工程一期已经成功实现试通水、试通航,长江、淮河实现了历史性“牵手”,将在保障城乡供水、发展江淮航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显著的综合效益,惠及皖豫两省15个市5100万人口。

此外,张祥伟指出,我国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明显提速。水利部在加快滇中引水、黄河流域东庄、珠江流域大藤峡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去年开工了引江济淮二期、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水网骨干工程。今年又开工了吉林水网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河北雄安干渠等一批重大工程,将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在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的同时,省市县水网也在有序实施、协同推进。张祥伟介绍,去年水利部启动了第一批7个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在组织推动、骨干工程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在先导区的示范引领下,各省积极推进省市县级水网的建设,全力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易受流域性洪水、强台风等冲击,中西部地区易受强降雨、山洪灾害等威胁,400毫米降水线西侧区域大多干旱缺水、生态脆弱。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增多,我国水旱灾害呈现多发重发的态势。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在发布会上介绍,在应对历次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中,水利部通过超前会商部署、强化“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精细调度水工程、强化巡查防守,抓实抓细各项防御措施。

前不久发生的海河流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让人记忆犹新。7月28日至8月1日,海河全流域出现强降雨过程,累计面降雨量155.3毫米。受其影响,海河流域发生了1963年以来最大场次洪水,其中8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

姚文广介绍,水利部于7月28日启动京津冀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30日提升至Ⅱ级应急响应,并派出26个工作组分赴京津冀防汛一线指导防御工作。

姚文广表示,京津冀晋豫5省市水利部门共发布县级山洪灾害预警1.19万次,提醒地方政府转移危险区群众13.98万人次;河北、天津、河南根据蓄滞洪区运用预案,提前转移蓄滞洪区群众近百万人。此外,水利部科学调度京津冀84座大中型水库,启用8处蓄滞洪区分洪、滞洪、蓄洪,充分发挥了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防洪减灾综合作用。

李国英介绍,84座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28.5亿立方米,河道控制性枢纽有序分泄洪水,8处国家蓄滞洪区最大蓄洪25.3亿立方米,各类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减淹城镇24个,减淹耕地751万亩,避免了462.3万人转移。

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更高标准筑牢国家安全屏障,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洪涝干旱防御工程标准,维护水利设施安全,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安全水网。

姚文广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防洪控制性水库和蓄滞洪区围堤进洪退洪设施建设,加强骨干河道治理,推进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同时,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和防洪“四预”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法治,强化蓄滞洪区管理和河道空间管控,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Honeywell 霍尼韦尔智能工业 在线/便携烟气分析仪专用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CO 传感器;SO2传感器;NO2 传感器;NO传感器;氧气传感器

微著科技 高性能传感器ASIC解决方案 MEMS传感器

微著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给传感器厂商提供定制高性能传感器解决方案的团队,目前已为国内众多院所及知名传感器公司提供了十余个传感器解决方案并已经实现量产。微著传感器ASIC方案的特点:成熟的仪表信号模块IP易于快速搭建;系统方案超低噪声;成熟的24ADC可同时实现模拟数字传感器方案设计;高效率及丰富的方案设计经验。

南方泰科 TGM 压力传感器

TGM是一款SOP8封装的压阻式MEMS压力传感器,其压力传感器芯片封装在 SOP8 塑封壳内。在传感器压力量程内,当用固定电压供电时,传感器产生毫伏输出电压,正比于输入压力。压力传感器芯片为绝压,可提供不同的压力量程的SOP8 压力传感器。

鑫精诚传感器 XJC-T001 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激光焊接密封,环境适应性较强 ◆球形联接件,始终保持模块的垂直称重状态 ◆支撑螺栓,防止设备倾覆且方便维护 ◆接地装置,保护传感器免受电源浪涌冲击 ◆过载保护装置,保护传感器免受冲击力

Huba Control 富巴 525系列 压力传感器

525系列压力传感器采用集公司20多年研发经验的陶瓷压力传感器芯片技术。该系列压力传感器可选压力范围大,电气连接形式多。最小量程为50mbar。大批量使用具有很好的性价比。

Winsen 炜盛科技 MH-410D 红外CO2气体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MH-410D红外气体传感器是通用型、智能型、微型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利用非色散红外(NDIR)原理对空气中存在的CO2进行探测,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无氧气依赖性,性能稳定、寿命长。内置温度补偿。该红外传感器是通过将成熟的红外吸收气体检测技术与微型机械加工、精良电路设计紧密结合而制作出的小巧型高性能红外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暖通制冷与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工业过程及安全防护监控、农业及畜牧业生产过程监控。

佰测传感 MS71 传感器

MS71差压传感器

Cubic 四方光电 PM3009BP 室外粉尘传感器

PM3009BP是一款专门针对餐饮油烟监测的油烟传感器,其采用旁流采样方式,自带除水雾装置,结合智能颗粒物识别算法,确保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油烟浓度的变化,同时创新的镜头自清洁技术的应用,能够长效防护传感器油烟污染,大幅度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广告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