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 BEV 工厂发布会上,丰田汽车透露,其下一代 BEV(电池电动汽车)将于 2026 年开始生产。它们不仅设计和制造不同,而且将由一系列新型先进电池提供动力专为超越丰田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和期望而开发。
在最近举行的主题为“让我们改变汽车的未来”的技术研讨会上,丰田传达了对其下一代纯电动突破性技术的初步见解,包括对其先进电池技术推出计划的预览。
丰田纯电动工厂厂长加藤武郎表示,下一代纯电动汽车将于2026年首次上市,预计到2030年丰田将销售350万辆纯电动汽车,其中170万辆将是下一代车型。他还强调,一系列电池技术将是吸引纯电动汽车满足更广泛客户及其需求的关键。
丰田推出了四种下一代电池,包括液体和固体电解质的进步,并预览了固体电解质电池技术的两个进一步步骤。
液体电解质电池的性能得到改善。液态电解质电池是目前纯电动汽车的主流技术,丰田正在进一步开发该电池,以提高能量密度、成本竞争力和充电速度。
液态电解质电池正在开发的主要技术有三项:高性能、大众化和高性能。
1. 性能[锂离子]。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计划与 2026 年推出的下一代纯电动汽车一起推出,结合改进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减轻车辆重量,将把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到 800 公里(497 英里)以上。
- 成本降低 20%(与当前的 bZ4X BEV 相比)
- 快速充电时间为 20 分钟或更短 (SOC = 10-80%)
- 时间:预计2026年
2、普及【磷酸铁锂】。丰田正在开发高质量、低成本的电池,通过为客户提供多种电池选项(类似于他们今天对不同动力系统的选择)来支持纯电动汽车的更广泛吸引力。
大众化电池采用丰田首创并在镍氢混合动力汽车电池中得到证实的双极技术,并结合廉价的磷酸铁锂(LiFePO)作为核心材料。
大众化电池预计将提供:
- 续航里程增加 20%(与现款 bZ4X 相比)
- 成本降低 40%(与当前的 bZ4X 相比)
- 30 分钟或更短的快速充电时间 (SOC= 10-80%)
- 时间:预计2026-27
单极与双极结构
3. 高性能[锂离子]。丰田还在开发一种高性能电池,该电池将双极结构与锂离子化学物质和高镍阴极相结合,以实现进一步的进步,并在与改进的空气动力学和降低的空气动力性能相结合时,进一步将续航里程能力提高到 1000 公里(621 英里)以上。车辆重量。
高性能电池预计还将提供:
- 与高性能电池相比,成本进一步降低 10%
- 快速充电时间为 20 分钟或更短 (SOC = 10-80%)
- 时间:预计2027-28
固态电池[锂离子]的突破。长期以来,丰田一直被视为纯电动汽车的潜在颠覆者,在提高锂离子固态电池的耐用性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
丰田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可以更快地移动离子,并且对高电压和温度具有更大的耐受性。这些品质使固态电池适合快速充电和放电,并以更小的形式提供更多的电力。
到目前为止,其代价是电池寿命预计会缩短。然而,丰田最近的技术进步已经克服了这一挑战,该公司已将重点转向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
目标是在 2027-28 年前准备好投入商业使用。
虽然固态最初计划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引入,但丰田现在的重点主要是下一代纯电动汽车。
丰田首款固态电池预计将提供:
- 与高性能电池相比,续航里程增加 20%(约 1000 公里)
- 10 分钟或更短的快速充电时间 (SOC = 10-80%)
丰田已经在开发更高规格的锂离子固态电池,其目标是与高性能电池相比,续航里程提高 50%。
丰田的电池技术路线图
优化电池高度以提高续航里程。空气动力学在决定所有车辆的续航里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然,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人们越来越关注降低或优化 Cd(阻力系数)额定值。
丰田的考虑更进一步,重点关注 CdA(Cd 乘以 A,正面面积),由于正面面积的倍增效应,它对车辆的续航能力有更大的影响。
丰田想法的核心是电池的高度,电池通常安装在车辆地板下方。这可能会导致车辆高度整体增加,从而对 CdA 产生不成比例的倍增影响,从而对车辆续航里程性能产生不成比例的倍增影响。
如果电池的高度可以降低,那么车辆的整体高度可以降低,CdA可以提高,整体续航里程可以增加。
因此,丰田也在开发更加扁平化的电池技术。
如今,bZ4X 的电池组(包括外壳)高度约为 150 毫米。未来,丰田计划将电池高度降低至120毫米,对于需要低部位置的高性能运动车,甚至可以降低至100毫米。
这些电池高度的进步可以对续航里程、驾驶参与度和包装产生积极影响,具体取决于它们在车辆中的部署方式。找有价值的信息,请记住Byteclicks.com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5278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