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排放核算少了一块!中科院发布蓝皮书:建议将林火纳入

2023-12-12
关注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教君在发布会上表示,林火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源,建议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建立包括自然过程的全口径碳核算体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迪拜召开。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当前的全球碳排放核算体系未涵盖林火碳排放,更没有考虑通过调整森林管理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但2001年至2022年的22年间,全球林火共排放339亿吨二氧化碳,可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35ppm(百万分之一)。林火已成为当前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源。

鉴于此,《蓝皮书》建议,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建立包括自然过程的全口径碳核算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碳排放监测与计量系统,同时,将林火碳排放的风险防控纳入碳汇林市场的碳交易体系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干扰过程,显著影响森林的组成、结构和演替特征,从而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林火又具有明显的人为干预与可控属性。

过去22年间,全球林火共排放339亿吨二氧化碳,年均15.4亿吨,可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35ppm(百万分之一),已成为当前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源。

极端林火事件频发是造成近年来全球林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由于实施了积极的林火防控政策,2001年至2022年间,中国林火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10亿吨。中国森林面积占全球5.4%,但林火碳排放量仅占全球林火碳排放总量的0.65%,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与会专家表示,在林火碳排放研究等方面,《蓝皮书》发出了中国声音,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支撑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教君向澎湃科技表示,将加强林火碳排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呼吁发起相关的国际大科学计划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2001年至2022年间,中国林火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10亿吨。林火碳排放量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2001年至2022年间,全球年均森林过火面积为4695万公顷,是同期年均人工林增长面积的11倍。

《蓝皮书》显示,全球林火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北半球高纬度针叶林区的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全球森林过火面积和碳排放量较大的国家有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过去22年间,前述四个国家的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47.74亿吨、38.06亿吨、13.74亿吨、11.29亿吨;其森林过火面积分别为0.63亿公顷、0.50亿公顷、0.11亿公顷、0.09亿公顷。

极端林火事件频发是造成近年来全球林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023年加拿大极端林火事件直接排放二氧化碳已超过15亿吨,高于加拿大过去22年林火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13.74亿吨)。

《蓝皮书》对全球典型极端林火事件进行了梳理,以2023年加拿大极端林火事件为例,本次林火直接排放二氧化碳超过15亿吨高于加拿大过去22年林火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13.74亿吨),严重削弱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此外,2023年5月至8月,加拿大林火累计排放1002万吨细颗粒物PM2.5,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波及本国全境,还通过大气环流作用,对北半球广大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建议建立统一标准的林火碳排放计量与评估系统。

除了建立包括自然过程的全口径碳核算体系,《蓝皮书》还建议深化林火碳排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林火风险识别、预测预警和防控技术体系,研发灾后植被重建和碳汇快速恢复技术,建立统一标准的林火碳排放计量与评估系统。

此外,《蓝皮书》建议加强极端林火防范与管理。森林可燃物处理和火源管控是预防林火发生的关键措施。建议将可燃物处理纳入森林管理,通过计划火烧、机械清除等方式,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林火发生强度。

该蓝皮书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编撰,呈现了中国科学院专家关于全球林火碳排放研究的最新结果。

  • 碳排放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云传物联 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分析系统 烟气分析

SKA/CEMS-CO-A型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分析系统是我司针对碳排放监测的现状开发的一种固定排放源监测系统,只需要直接测量CO2、CH4浓度、烟气流速和湿度等参数即可得到排放量,数据准确度大大提高,模块化设计系统可实现碳排放核算的实时化、精准化和自动化。相较物料衡算的碳排放数据本系统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建立基于监测数据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可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深圳深国安 SGA-900 气体仪器

深国安SGA-900系列温室气体检测仪,专门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监管排放企业,运用独有的算法和技术;所研发生产的一款多组分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又别称为"碳排放气体监测系统"。

Winsen 炜盛科技 REG-X1214H 制冷型红外光电导传感器 光电导传感器

13CO2 呼气分析仪;碳排放气体检测; 红外光谱分析;

Rosemount / Emerson 罗斯蒙特 CT4000 烟气分析仪 / 燃烧分析仪

该系统的应用包括船舶排放监测、电厂排放监测、发动机管理、发动机燃烧工具、发动机健康管理和碳交易。

安培龙科技 脱附压力传感器 MEMS压力传感器

核心技术为基于压阻效应的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和高性能的信号调理AISC芯片,品质优良,封装精密,运用了成熟可靠的标定、补偿和保护技术,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是一款高性价比的传感器产品,脱附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碳罐脱附系统正常工作,提高燃油蒸汽系统脱附量,降低排放标准。

RS Components 欧时 8128156 接近传感器

减少碳排放。超紧凑设计。具有宽范围或可见光点的单向光障。明暗切换。

HACH 哈希 Hach BioTector B7000 总有机碳(TOC)分析仪

水中碳污染和氮/磷营养水平的单一分析仪,水污染水平影响处理和再利用决策。有了关于污染和营养水平的数据,水管理人员可以为重要水源的处理和再利用做出最有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决定。在保护关键处理设施的同时降低营养盐投加成本凭借准确的C:N:P比率,u2022花费更多的时间管理工厂,更少的时间使用可靠的、工业设计的在线分析仪收集数据,以监测TOC、TN和TP参数,u2022快速检测产品损失,以节省宝贵的产品,并通过防止过度污染排放到废水处理厂,改进废水处理工艺,通过直接分析最具挑战性的样品中的总有机碳(污染)、总氮和总磷,捕捉水质变化。,减少环境足迹,关于进样成分的全面信息可改进过程控制。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澎湃新闻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碳达峰试点任务发布,环保如何加速双碳?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