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量质齐升!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2024-03-05
关注
自2023年以来,中国继续加快建设新的发展模式,促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监管,扩大内需,优化结构,增强信心,防范和化解风险,国民经济复苏,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巩固安全发展基础,有效保障民生,和谐稳定社会大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GDP)超过126万亿元,比去年增长5.2%,达到预期目标约5%。四季度GDP同比增长4.5%、6.3%、4.9%、5.2%,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趋势。   从纵向比较来看,5.2%的经济增速比去年快2.2个百分点,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   从纵向比较来看,5.2%的经济增速比去年快2.2个百分点,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中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长预计将超过30%,这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工业和建筑业方面,《公报》显示,全年工业增加值399103亿元,比去年增长4.2%。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增加4.6%。就规模以上行业而言,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0%,按经济类型计算;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私营企业增长3.1%。从分类上看,采矿业增长2.3%,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   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增长0.2%,纺织业增长0.6%,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制造业增长9.6%,非金属矿产产业增长0.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特种设备制造业增长3.6%,汽车制造业增长13.0%。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增长12.9%,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4%,电力、热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   自2023年以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稳步增长创新投资,不断出现创新成果,实现创新能力的新提高。   自2023年以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稳步增长创新投资,不断出现创新成果,实现创新能力的新提高。   2023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比去年增长了3.8%,高新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分别上升到15.7%、33.6%。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扎实进展,电子商务交易量较去年增长9.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9%。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776公里新建高速铁路,2023年底5G基站达到338万个。   据《公报》报道,年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金支出33278亿元,比去年增长8.1%,比国内生产总值高2.64%,其中基础研究资金2212亿元,比去年增长9.3%,占R&D支出比例为6.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5.25万个项目。   截至2023年底,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基金共设立36只子基金,总资金624亿元;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606家,国家备案创新空间2376家。2023年,中国授权发明专利92.1万项,比去年增长了15.3%;全年共签订95万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1476亿元,比去年增长28.6%。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   此外,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增加到53.5%。在全球贸易低迷和经贸摩擦频发的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开放经济体系,建设高质量的“一带一路”,为世界自身发展创造更多机遇。2023年,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46.6%。   从供给能力来看,我国产业类别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和整合优势突出,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球30%,形成了200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从需求潜力来看,我国不仅消费规模庞大,而且消费结构也在迭代升级;从因素禀赋来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05年,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从创新能力来看,中国尖端科技领域积累了大量资金,培育了约4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加快转型应用。   其次,围绕2024年的工作部署,科技部提出了加强科技工作协调、完善新国家体系、国家发展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领先技术布局、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扩大国家战略技术实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能力、深化科技体系改革、建立政策体系和良好的环境,支持高水平科技的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   2024年,全国发改工作会议将“进一步用好各类资金加强项目建设,更好地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列为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加强2023年发行1万亿美元国债、中央预算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更加激发私人投资,建立重点产业正常项目推广机制,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实施,鼓励更多私人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薄弱项目建设”等。   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也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全力支持赢得关键核心技术斗争,确保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资本需求,深化金融科技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改革,促进高水平科技的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   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也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全力支持赢得关键核心技术斗争,确保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资本需求,深化金融科技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改革,促进高水平科技的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提高科技金融质量和效率,帮助加快新质量生产力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同时,在超大市场下,中国未来的消费和投资潜力依然巨大。2024年,深化金融监管、金融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民营企业相关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将继续推进,增加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   (资料参考来源:科技日报、国家统计局、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
  • 宏观经济
  • 经济
  • 国内宏观
  • 国民经济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