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点评友商“双激光雷达”设计方案 没想到对方也很“懂行”

2022-04-22
关注

在经历了“激光雷达上车元年”后,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动车开始搭载激光雷达。不过,在“一片共识”之中,对于激光雷达的使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日前,集度汽车透露了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车头部位的设计细节,车前灯和车前盖处激光雷达的设计清晰可见。至此,集度汽车的车前盖、前向双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技术方案首次曝光。

图片来源:集度汽车官方海报截图

集度汽车官方也称,“双激光雷达”设计方案极具创新性,激光雷达所处的位置不仅特色鲜明,外观非常加分,其双激光雷达的配置也显示出安全优势。

对于这个特殊的设计,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想给出了自己看法:“在车顶上放一个,和在机盖或保险杠放两个,性能上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头顶的单颗性能会更好。”而此番言论一出便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同时集度汽车CEO夏一平也与李想进行了多轮隔空对话。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多颗激光雷达或为安全考量

据悉,集度汽车在这款概念车上采用的是禾赛科技的AT128,产品全名为“AT128车规级混合固态长距激光雷达”。而巧合的是,理想汽车将要发布的L9也使用了同款激光雷达,只不过数量为一颗,且位置放置在了车顶。

集度智驾负责人王伟宝认为,除了外观上的加分,使用两颗激光雷达所带来的更多还是安全方面的优势。

首先,双激光雷达的点云视场更广、更安全。相比单雷达方案的120度FOV(Field of view,视场角),车头双雷达方案可实现水平180度的FOV覆盖。在“鬼探头”、左右有遮挡物等行车场景中,对左右横穿行人或障碍物的识别能力更强。

其次,双激光雷达方案对车辆重点区域的识别更精准。在车辆正前方60度FOV的区域内,双激光雷达可做到加倍重叠,目标物上的点云数据更多,识别准确率更高。在高阶自动驾驶的冗余安全方面,双激光雷达可互为安全冗余,比单激光雷达方案的可靠性更强。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120度的FOV和180度FOV的还是不一样,解决的Corner Cases(极端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在产品的能力上和体验上甚至是安全性还是有差别的。”夏一平说。

理论而言,搭载更多激光雷达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感知精度,增加安全冗余,而车企也开始在激光雷达数量上做文章。

小鹏G9、极狐阿尔法S、哪吒S、沙龙机甲龙、威马M7、阿维塔11、智己L7等多款新车都搭载两颗及以上的激光雷达,沙龙机甲龙更是配备了四颗之多,并在2021年广州车展上喊出了“4颗以下不要说话”的口号。

“激光雷达并非性能越高越好,也并非数量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结合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装。”雷奥中国CTO顾剑民公开表示,“所有传感器背后都有成本,还涉及到系统协调性、算力和功耗等因素,装这么多,能不能都用到、用好呢?”

安装在什么位置最佳?

激光雷达数量之余,其安装位置也是集度汽车和理想汽车产品之间的差异。在李想看来:“在行人碰撞、维修成本,和震动控制(链接主体车)上,(放置激光雷达在)车顶都是最优的。唯一的问题是,车顶激光雷达的造型会需要适应,因为太像机动战士——高达了。”

公开资料显示,激光雷达的技术原理是,由激光发射器发射出一束超短激光脉冲,激光投射到目标物上,发生漫反射,再由激光接收器收到漫反射光,通过测量激光束在空中的飞行时间,计算出目标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

从理论上而言,激光雷达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后方最佳,如同行车记录仪一般做隐藏式设计。但是,挡风玻璃并非完全平面玻璃,且国标GB9656-2016规定下的挡风玻璃透光率只是不低于70%,还不足以称之为高透光玻璃。

上述情况这也导致了如将激光雷达放置在挡风玻璃后,就犹如戴上了近视眼镜,感知能力将打折扣。虽然目前苹果也公布了安装在后挡风玻璃上的激光雷达的专利,但是距离量产还有很长的距离,并且成本也高到离谱。

目前业内有多种激光雷达的放置方式,例如蔚来ET7、威马M7、理想L9将激光雷达安置在车顶;小鹏P5、小鹏G9、阿维塔11等车型则将激光雷达安置在中网或者车身前雾灯位置;而集度汽车所采用的将激光雷达放置在发动机盖的方案则较为少见。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朱星运 摄(资料图)

对此,有分析称,从功能、性能的角度来说,安装在车顶处的激光雷达可以兼做感知和定位,而激光雷达在车前灯下方两侧的位置则更适合感知功能。车企选择将激光雷达安置在什么位置,与车辆空间限制、成本、功耗,以及激光雷达的尺寸等因素都有关,需要权衡多个原因。

不过,李想表示:“我认为(集度汽车)量产的时候,激光雷达并不会布置在图片所示的机盖位置上,应该只是试验车的摆放位置。如果前部采用2~3颗激光雷达,大概率会布置在保险杠和翼子板上,风阻和造型都会更好,虽然成本更高。目前这个位置,最新的行人碰撞法规这一关过不了。”

据悉,集度汽车的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将在今年发布,在2023年上市交付,届时该车激光雷达安装位置是否会有调整,其性能表现如何?业内将持续关注。

记者| 孙磊

编辑|程鹏 裴健如 盖源源

校对|孙志成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朱星运 摄(资料图)

  • 激光雷达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镭眸 ILS-F20安全型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 (LiDAR)

区域监控安全型激光雷达,8米测距,反射率2%,智能多次回波处理技术,可保障复杂环境下的安全与防护

北醒光子 TF350 超长距单点激光雷达 单点测距激光雷达

TF350是一款工业级超长距高频激光雷达,量程最远可达350m。TF350内部集成强光环境及雨雾补偿算法,支持多种工业级通信接口,加上IP67级别结构使其能够适用于室内外等多种应用场景。

SEGMEN 西格门传感器 SED系列避障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传感器

SED系列导航避障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其产品亮点包括高精度的360°二维环境感知能力,能够有效避障,确保安全运行。核心参数方面,SED系列激光雷达采用TOF(飞行时间)技术,检测距离可达200米,响应时间小于1毫秒,具备高抗干扰能力。此外,该系列产品还具有超长使用寿命和高可靠性,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

未感科技 TREX LIDAR 激光雷达 (LiDAR)

高分辨率长距激光雷达 TREX LIDAR

傲视智绘 TLS102 激光雷达 (LiDAR)

Osight TLSXXX(3D建模激光雷达扫描仪)是由傲视智绘推出的3D激光雷达扫描仪,具有快速建模、抗强光干扰(80000Lux)、满足大范围探测需求等优点;可应用于楼宇建模、三维构图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数据信息

Blickfeld Cube 1 激光雷达 (LiDAR)

Blickfeld Cube 1 The versatile 3D LiDAR sensor

兴玄物联 XT-L301 激光雷达导航避障扫描仪 AGV防撞避障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 (LiDAR)

其中室内导航避障二维扫描激光雷达XT-L301产品特点: 1.激光雷达预警XT-L301适用于导航避障,安全防护场景, 广泛应用于AGV小车/机器人导航路径规划防撞避障 2.支持智能显示和警示音预警,直接连接9~28V直流电压,既可实现警报 6.支持开关量输出,配备蜂鸣器, 声光报警器,警报声音清晰明确 7.支持IP65级防护, 防尘防水, 保护设备, 工程级强化外壳, 适用于复杂工业现场 8.激光雷达触发

华感智能 LS30MVA/CX 激光雷达传感器

LS30MVA远距离桥梁防撞激光雷达系统自主研发的远距离定点测距机和角位移平台、摄像头组合 而成 CX系列激光雷达,依托在车规级高线束混合固态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实现了200米@10%的远探测距离 与高角度分辨率

海伯森技术 HPS-3D系列 激光雷达 (LiDAR)

HPS-3D系列是最新一代基于 ToF(Time-of-Flight)原理的高性能面阵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通过一次拍摄即可生成3D点云数据并通过高速通讯接口进行实时传输。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