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实验性粘合剂是由芬兰阿尔托大学、东京大学、中国四川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设计的。它的活性成分是纤维素纳米颗粒,可相对便宜地从植物中获得。这些颗粒甚至可以从废弃的植物材料(如农业或造纸厂的废物)中收获。
科学家将水添加到纳米颗粒中,然后将所得混合物置于需要连接的两个表面之间。当随后将热量施加到溶液时,水蒸发,通过转化为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并排层,使颗粒形成键。然后,如果有人尝试将两个表面直接拉开,从而沿粘合平面施加力,他们会发现这样做非常困难–只需一滴胶水就能承受达90千克的拉力。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表面以相反的方向向侧面拉-从而垂直于粘结平面施加力-则粘结相对容易断裂。实际上,胶水的平面外强度仅为其平面内强度的十分之一。只需用拇指施加侧向压力,即可将粘合剂从表面上滚下来。
目前胶水凝固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尽管可以通过增加热量来减少时间。但是,需要权衡取舍,因为更高的温度(超过50ºC/ 122ºF)会导致更小的粘合面积。一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科学家希望它可以在诸如电子或包装之类的应用中找到用途,这些应用在其预定的使用期限内保持完好无损,但在丢弃时也很容易拆开再利用。
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最近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