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陆续复工,餐饮行业也日渐重回正轨。目前,不少餐饮企业都已经恢复了堂食,各地政府也在通过发放优惠券的形式,用真金白银鼓励消费、助力餐饮企业自救突围。本以为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餐饮企业的一些做法却引发争议。
日前,不少媒体纷纷报道,海底捞、西贝等餐饮企业皆出现了大幅涨价。商家们表示,由于原材料方面的成本上涨,企业无奈采取涨价措施自救。但面对这一将压力转嫁给食客的行为,消费者们显然不太满意。大家都表示“餐饮企业可以涨价,但以后可能不会去吃了”!
本来,人们猜测的都是疫情后餐饮行业会先迎来报复性消费,可谁曾想是报复性涨价捷足先登。堂食刚刚放开,餐饮企业就涨价,更何况还是在政府拿出了上亿补贴的情况下,这确实不能责怪消费者们不买账。那么涨价不行,餐饮企业是否还有其他的“自救”之法呢?
我们知道,当前餐饮企业之所以处境艰难,一方面是因为其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房租、员工工资等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存在招工难、用工难等不少问题。基于此,要自救突围除了从消费者们异常敏感的价格方面考虑之外,不妨也可以试试利用机器人来“换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的不断发展,依托各种智能科技所打造的餐饮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它们包括炒菜、送菜、收银、服务等多种类别,在换人价值上卓有成效。通过“机器换人”,餐饮企业完全可以摆脱对人力的依赖,进而实现智能化、无人化转型。
2006年的时候,我国香港地区就曾出现首家机器人餐厅。后续,广州、厦门、合肥等多个城市的数十家餐厅也都使用过机器人。近两年,以盒马、京东等为代表的零售商巨头,也开始相继布局机器人餐厅,机器人在餐饮领域的商用发展可以说已经越来越成熟。
而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内专注于餐饮机器人的企业已有十余家,其中不乏新松、穿山甲、繁兴科技等老牌企业,也有普渡科技、优地科技、普华灵动、擎朗智能等诸多新兴代表。在今年疫情期间,不少企业都曾将其产品投放到医院、酒店等场景之中,展现出了显著价值。
基于此,在当前餐饮行业急需通过缓解成本和用工压力实现自救的情况下,利用机器人换人不失为一个好手段。当然,相比于涨价手段来说,机器人带来的利好效果可能不会那么直接和很快体现。但其长期价值还是要明显优于涨价措施的,且不会引发消费者抵触情绪。
再加上眼下国内餐饮机器人正面临着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面的发展机遇,尽早布局和抢占先机无疑能获取到更多的利益。尤其是对于海底捞这种大型餐饮企业来说,越早迈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越能够在行业取得更多优势,巩固自身发展,保证长期的龙头地位。
当然啦,餐饮机器人的现有发展也并非已完全成熟。就像美团负责人曾说过的:“机器人餐厅上还处于‘伪命题’阶段”,机器人背后还离不开人工干预,真的无人化、自动化并未真正实现。这提醒我们餐饮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只有从技术和功能上做到了更加的完善和智能化,只有机器人在各餐饮环节都能实现自立自主,以及只有机器人与人的交互变得更加自由、顺畅,企业的难题才能有效解决,行业的智慧化升级才能真正实现。
为实现这一目标,如今不少餐饮机器人企业都已经在寻求与餐饮企业的合作发展,例如擎朗和海底捞。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机器人企业迎来商用之路,让产品技术和功能更满足需求,同时餐饮企业也能暂解人力、成本等“燃眉之急”。
在未来,希望这样的合作能够更加频繁,餐饮企业能够更多尝试利于机器人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