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了,测温仪够用吗?

2020-02-28
关注

财经决策第一号ENNweekly«长按可复制)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杨杨

产能正在逐步恢复,一些核心器件仍需要各方支援。

九安医疗(002432.SZ)最近持续被投资者问到:什么时候能在京东上买到他家的红外测温仪?

对此,九安医疗的回复是,“争取在三月中上旬开始将线上订单按顺序发出”。这些订单来自京东、天猫旗舰店以及线下的商业渠道,总数已经超过14万台。但眼下,他们暂停了一切商业渠道合作,先“尽全力保障防疫需求”。

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缩影。

在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外,随着全国范围的陆续复工,无论是小区、超市,还是银行、地铁等场景,都催生了大量测温防疫的需求。

尽管行业内的主要生产商已经在尽力释放产能,但和此前吃紧的口罩类似,红外测温仪还在追赶复工潮。

赛迪顾问最近在一份报告里说,除了短时间内需求暴增外,“部分核心材料供给不足、春节期间人员召集难”影响了产能的恢复。

这种情况很可能在3月份得到改善。

随着产业链的整体复工,红外测温仪从2月11日前后进入产能暴发期。赛迪顾问预测,相关产业链企业复工率100%的话,全自动红外测温仪和手持设备每天能生产1500台和15000台,大约1个半月就能满足市场需求。


1个月用掉1年的产量

随着各地复工潮陆续到来,红外测温仪的需求随之暴增。体温检测是新冠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目前的红外测温仪有全自动和手持两种。全自动红外测温仪不用接触,短时间可以远距离测量多人体温;手持式设备则应用更灵活,价格也只有前者的1/200。

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国内各地对两种测温仪的需求分别是2万台和超过30万台。而2019年,全国生产的两种测温仪分别也只有2.98万台和30万台。

也就是说,2020年1个月的需求,就和去年全年齐平了。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王伟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预计今年全国对红外测温仪的总需求将超过60万台,其中全自动的需求为6万台,手持式则需要55万台。

由此催生出的,是一个几十亿元的新市场。上海证券认为,国内仅交通运输领域对测温仪的需求就有41亿元的市场空间,其中地铁站、汽车站分别有17.8亿元和13.3亿元。

受此刺激,红外测温仪的上市公司受到了追捧。春节后第一周的交易日,高德红外的涨幅就高达34.79%。大立科技同期则走出了三个涨停板,一个月内股价累计上涨47.85%。

中国有完整的红外测温仪产业链。处于核心地位的是30家生产制造企业,其中有7家是上市公司,艾睿光电则是睿创微纳(688002.SH)的全资子公司。不过,要想消化目前的需求,整个行业还需要时间。

高德红外在给《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回复中提到:生产进度上,预计本月会交付超过1万套全自动红外测温仪。相比之下,目前大立科技和华中数控的月产量分别还只有2000套和1000套。

以这三大主力军目前的产能总和,要满足6万台的需求,需要超过4.6个月。

 

产能已经开始恢复

这已经是整个春节相关企业“轮轴转”下的结果。

不同于其他一些领域,红外测温仪的主要企业早早就复工了。华中数控、高德红外、海康威视等从1月23日起就恢复了生产,艾睿光电、大立科技等也在大年初四复产。“假期无休、生产和服务24小时轮岗”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状况。

不过根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的产能仍然受到一定影响。

首当其冲是春节假期和疫情的叠加影响下,这些企业同样遭遇了“员工到岗复工难”。

工信部2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日全国温测企业的复工率为50%。对应的生产数据是,全国一天生产的全自动红外测温仪只有800台。

到2月13日,高德红外称复工人数已经达到1500人,占总量的70%。这已经是整个行业比较高的水准了。

另一个影响产能的因素,是配套企业复工率不足,导致很多原材料缺乏。王伟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红外测温仪产业的链条非常长。这个看似简单的仪器包含众多零部件,从镜头、体温探测器、传感再到信号处理、显示输出,上游还涉及芯片设计、生产、封装等环节。因此需要多个产业、企业的协同配合。

由于此前需求稳定,生产厂商一般都不会多备货。一家制造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红外测温仪都是定制化生产,之前每年的产量也就几百台”。需求暴增,“很多地方的卫健委、医院都打电话来(要货)”,他们手里的原材料不够了。

但在当时,上下游配套企业也都还没复工。生产企业只能向关联企业“紧急求援”。联创光电、华天科技就是在华中数控、鱼跃医疗的求助下紧急开工的,赶工红外测温仪的连接线和封装芯片。

这种情况在1月30日已有所改观,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紧急通知,要求组织做好红外测温仪及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随着上下游产业链在2月10日陆续复工,预计红外测温仪的生产能大幅度提速。

 

还需要支援芯片

不过,核心组件紧缺仍是一大问题。红外测温仪的核心部件是红外的体温探测器,相应的芯片技术又是其中的核心。

2016年11月前,探测器和芯片都要依靠进口,直到烨映电子掌握核心技术。赛迪顾问在前述报告中说,我国的温测产业在关键物料上仍然无法自给。电子行业中的专家判断,红外测温仪的国产化率为20%左右。

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没有芯片困扰。

艾瑞光电、高德红外此前都曾公开表示,无论是芯片还是探测器,库存和产能都相对充足、能满足生产需求。高德红外的芯片储备还有3万片。它们都是少数派,既有芯片、探测器,甚至还能做组件和成品的。大立科技近期也表示,对此有独立研发和量产的能力。

不少企业仍在为此发愁。作为核心供应商,烨映电子储备有限,到1月23日它的库存就空了。即使紧急复工,扩产的难度也很大,这时候成本更贵、原材料也受限。

临时从外海采购也不太现实。据相关企业方说,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到货。不仅因为有报关、物流等问题,原厂、大代理商可能也并没有现货。

红外测温仪此前的需求稳定,上游厂家不会多产。“即使有储备,也大多是为专门客户准备的,不一定能调拨。”硬之城创始人李六七说,这类产品多是定制的,不同企业的规格也不尽相同。解决办法除了与供应商协商之外,就是寻找各种替代方案。

国内红外测温仪生产企业缺的“芯”,还不止这一种。典型事件是1月23日,华中数控多个渠道发布物资紧缺公告。他们为紧急生产红外测温仪采购的物料,缺少了1000只美国ISSI公司的内存芯片,公司董事长陈吉红不得不求助朋友圈。

需求的持续攀升下,各类芯片、相关组件的紧张问题也待解。“半导体行业中的个人、我们这样的平台,都在想办法帮忙。”李六七说,无论是用朋友圈关系,还是调用供应商网络,都在努力对接可能的资源。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总监制:苏会志

监制:程瑛

责任编辑:王婷


任何事宜请后台留言

或发邮件至xhscaijingguojia@163.com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分享

长按指纹自动识别二维码即刻关注

  • 华中数控
  • 大立科技
  • 手持式红外测温仪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财经国家周刊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手持红外测温仪将迎来一波需求高峰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