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使用先进技术,特别是物联网设备,管理来自全市设备网络的数据,以优化交通、教育、医疗和废物处理等服务。智慧城市还包括智能建筑及其各种组件,包括暖通空调和照明、安全与监控、空间管理、环境监测、卫生和清洁管理。每个组件都需要特定的解决方案,如监控和监控技术、可穿戴设备等。
2022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投资机遇研究
今年以来,《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等多份政策文件聚焦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此次《规划》的印发,再次释放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的信号。
城市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防范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智慧城市领域将迎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着力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可以预见,“十四五”开启了数字化发展新征程,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畅通数字化循环、夯实数字化基建、开创数字化创新的核心领域与重要载体。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版智慧城市行业兼并重组机会研究及决策咨询报告》显示: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围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出四方面重点任务,其中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令人瞩目。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不仅可以直接实现“智能绿色”和“高效实用”两大目标,还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智能化推动科技创新及智慧场景应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风险水平,提升城市的系统性和生长性,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从而实现“系统完备”和“安全可靠”的目标。
中国城市在生命线系统工程、海绵城市、城市感知设备建设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越来越多地方将“韧性城市”作为“十四五”时期城市建设重点。北京、上海、南京、合肥、长沙都已研究制定了相应顶层设计、评估体系、应急响应等规定。
“超级智能城市”在便利民众生活、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将催生许多新趋势,其中就包括更加丰富多样的消费需求和场景。
施能自表示,后疫情时代全球消费趋势变化之一是数字化与生活的关联度进一步提升。“超级智能城市”将助力消费升级,促进新型消费需求和消费场景更新迭代,培育和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
此外,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前提条件,“超级智能城市”可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市场和供给市场紧密对接,各行业也可及时共享信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精准产销、投递和配送。
不过,随着城市越来越“聪明”,人们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透明”,公众对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
施能自坦言,智能城市蕴涵海量数据,分布繁杂但又处处相联,攻击面众多,如果安全防范不到位,极易受到网络攻击,造成数据泄露和破坏。
在他看来,“超级智能城市”应做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双手抓、双保障,不仅需要锻造敏捷的安全治理能力,更要充分应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可信计算下的自动化安全技术保障。“以人为本的隐私保护,始终是不能忽视的重中之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曾在一场演讲中表示:“城市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导入的过程,我们将其称为七波理论,其中的每一波都对城市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工智能的导入势必会对城市产生颠覆性影响。”
至少从昇腾AI对“城市智能中枢”的使能来看,人工智能正在不断推动城市的迭代升级,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缔造更多新可能。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正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打造无限的智能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