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成功研制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

2023-07-20
关注

厦门大学半导体研究团队教授康俊勇、张荣、吴雅苹提出轨道调控的拓扑自旋保护新原理,首次生长出室温零场下本征稳定、长程有序的磁半子(Meron)晶格,并成功研制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该成果首次实现了从拓扑保护准粒子到费米子乃至玻色子的手性传递,开创了量子态操控和传输的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电子学》。

操控光子的自旋角动量实现对光量子态的调制,是量子科技、三维显示、生物成像等领域急需的战略性前沿技术。传统方法常要引入偏振片和相位延时片等光学元件对光源进行相位调控,无法和现有微电子技术兼容,不利于信息器件的集成和小型化。

高效率、小型化自旋极化光子源依赖自旋量子态的有效操控与输运。传统自旋操控条件苛刻,需要外加磁场或低温环境,且极化率低、稳定性差、易受电磁信号干扰。

团队使用自主研发的强磁场分子束外延设备(HMF-MBE),首次获得有应用价值的Meron晶格,创造性地将拓扑自旋结构用于半导体器件,成功利用拓扑保护性突破对外磁场和低温条件的依赖,创新性地研制出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这项成果实现了拓扑材料从理论到器件的新突破,开拓了光电子学与拓扑自旋电子学交叉融合的新领域。

团队从设备端开始研发,自主设计搭建了HMF-MBE,通过优化材料体系,最终在宽禁带半导体衬底上成功生长出大尺度、长程有序的Meron晶格。该晶格在室温、无外磁场环境下具有高度稳定性,为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扑自旋结构是未来高密度、高通量、低功耗信息器件的载体,而其在半导体光电子领域的应用探索尚未开展。当前研究侧重利用光与自旋电流对拓扑自旋结构进行有效操控。拓扑自旋结构能否操纵电子和光子仍未知。

团队经过理论与实验的深入研究,发现当电子注入Meron晶格时,其输运轨道可受到有效调控,进而产生自旋极化。在此基础上,团队将自旋极化电流注入量子阱中,完成了从拓扑保护的准粒子到电子再到光子的手性传递,实现了高效的自旋光发射。该新型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有望满足未来量子信息等技术的发展需求。

研制的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示意图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5093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 芯片
  • 科普
  • 电子自旋
  • 自旋
  • 拓扑
  • 拓扑优化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科技百师通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租售吉时利2460 2450 2470 SMU数字源表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