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们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挑战?

2022-04-29
关注

 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人工智能技术正以一种迅猛发展的态势,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然而,人工智能在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和挑战。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的不同领域的伦理存在有什么影响?


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政策来前瞻性地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


2022年4月25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关系视角的审视》报告发布会线上举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介绍报告主要内容,多名相关专家学者以报告为基础,围绕上述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人工智能的伦理影响

 

 

 

《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关系视角的审视》(下称“报告”)从关系论视角出发,对人类智能、社会与伦理进行概述,解读关系论下人工智能伦理讨论框架,同时从市场经济、家庭、一般社会、国家和社会、国际关系、人与自然六方面分析人工智能的伦理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未来人工智能伦理发展的建议。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全面渗入有助于促进个人和组织的赋能,促进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扩展人的机会空间和自由,促进经济的繁荣,减少绝对贫困和剥夺,这些可以视为伦理增益。但是,人工智能的使用可能也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和挑战,包括失控风险、恶意使用、适应性风险、认知风险等,这些风险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

 

市场经济方面,人工智能在改善劳工工作环境、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繁荣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垄断、过度榨取消费者剩余、劳动力替代、阶层分化和固化等问题,并有可能深刻影响市场经济中的雇佣关系、竞争关系、合作模式、所有关系(所有权)以及相关的伦理规范。

 

家庭关系方面,人工智能的积极成果是使得一些家庭成员得以被解放,从而可以从事对家庭福祉更有益的事,但功能的疏解可能会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联系更松散。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可能会出现人工智能扮演家庭成员角色的需求,如人工智能儿童、人工智能伴侣、人工智能长辈等,当人工智能开始介入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原来用来规范人类家庭成员的伦理很难再直接适用,而且关系身份的传递也可能导致认知上的混乱。

 

社会伦理关系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广泛使用,可能会根本上重塑组织性互动,比如学校作为最重要的伦理再生产组织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有可能发生重要变化。


而在一般非组织性的社会活动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数据信息环境的改变,社会可能更难在什么是真相和真实知识上达成共识,人们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机器决策可能会产生“无用阶级”,“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个人隐私侵犯也可能会逼迫人们采取面具化生存策略。

 

国家和社会层面,人工智能可以被广泛用于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使国家治理变得更加具有公平公正、民主参与、透明、负责任以及高效,促进国家的善治。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及虚拟生活方式的普遍流行,国家认同可能会被削弱,机器人税和普遍基本收入会被越来越多的考虑,但是也引发政府规模和权力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譬如公民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政府社会监控的强化以及个人自由空间的压缩等。

 

 

 

来源:央视网

 

 

 

国际关系层面,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大国竞争的胜负手和重要领域。从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求看,人工智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制约其潜能的发挥。人工智能在发达国家的开发和应用,也可能导致全球价值链发展趋势被重置,导致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以及对发达国家的依附。


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武器的开发与部署、智能军事决策系统、非常规智能战争等,可能会引发军事战略的根本性变革,给国际秩序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攫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更好地顺应和应对自然界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可能助长人类创造的雄心,特别是人工智能在生物改造领域的应用,对既有生态体系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真知灼见: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

 

 

来源:央视网

 

 

报告发布会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指出人工智能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人造物的机器,其能力对人类而言还有很多未被发掘的部分,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人和人工智能这一特殊关系,思考如何促进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如何给人类赋能、如何深入具体地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各个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的运用会带来哪些新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探讨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主体问题。他指出,当前实践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规范主要是以科技公司为主体,政府也应积极的参与到该领域的伦理治理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更加灵活地进行适应性治理。

 

暨南大学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认为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伦理规范泛滥和冲突,应该建立一个通用的、全面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卓尔智联研究院执行院长蔡恒进指出,未来三五年内人工智能会有重大突破,元宇宙和Web3.0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进展。在Web3.0时代,个体、企业、国家将会成为机器节点并融合为超级智能,这有可能会对社会伦理关系产生影响。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溯指出,随着智能性技术广泛使用,社会可能会慢慢变成“全景敞视监狱”,个人的自由空间可能会被压缩。我们应该在法律领域探讨相关问题,研判人工智能应用的法律限度并加以约束。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CSMS 中科微感 人工智能+嗅觉传感器(AI-Nose) 气体传感器

中科微感逐步攻克了制约人工嗅觉传感发展的核心材料、硬件、算法等技术,开发出了以新型纳米敏感材料为基础,以微纳加工技术为支撑,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的第一代 MEMS 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原理的人工嗅觉传感器产这一产品将解决当前制约人工智能嗅觉技术与市场应用发展的关键问题:提供量产化的高一致、低成本、微型化的嗅觉传感器阵列硬件,以及提供标准化的人工智能+嗅觉气味感知软件平台,使客户能够快速构建和应用气味数据模型

XKCON 祥控 弹药库环境温湿度异常报警与智能监控系统 温湿度变送器

济南祥控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XKCON祥控弹药库环境温湿度异常报警与智能监控系统采用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对弹药库环境温湿度信息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山东美安 矿山电机车防追尾道岔口报警器 控制器及系统

煤矿用机车防追尾保护装置 机车防追尾保护装置是一种矿用人工智能保护装置、具有防追尾保护、无线触发沿途弯道语言保护、输出控制并记录等功能可广泛的使用在矿山井下、井上的运输机车上。

KEYENCE 基恩士 AI-B160 图像匹配传感器

因此,人工智能系列能够在模式匹配的基础上对物体进行稳定的检测和识别,而这是基于强度或距离的传感器难以实现的。 基于强度或距离的传感器难以实现。

云传物联 河道水中水质浮标在线PH监测传感器系统 便携式水质检测仪

电子水质监测解决方案利用信息控制与处理、人工智能、自动化、物联网及多媒体等技术,集水质参数在线采集、无线传输、智能处理、超限报警、远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水质监测解决方案

大立科技 DM60-W3 红外体温快速筛检

红外热成像体温快速筛检系统DM60-W3系列为384*288/640*480像素,人工智能算法,远距离、大场景测温更精准。

Handsome 翰德圣 HDSELM V1.1 安全传感器和系统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融合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制造、再制造六项主流技术,通过云端模块化的架构可为企业灵活管理设备,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发现故障隐患,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企业维修

上海自连电子 自连ALXB15i网桥 智能终端

自连科技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软硬件技术方案提供商,主要提供物联网智能部件、智能终端、智能传感设备、中间件套件、云接入技术、数智云平台等多元化产品。建立了AiDK、AiSDK、AiDMS和AiCloud 4大核心智能物联技术平台。具有丰富的无线连接、组网及传感技术、超1公里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高带宽无线通信技术、精准室内位置定位技术、低功耗人工智能AI技术等核心能力。

清大菲恩 PR3000 全自动压力检定系统

作为国内首创的高科技产品,菲恩全自动压力检定系统,将人工智能(AI)技术成功地应用在计量检定产品中,它采用了当代最新数字图像识别技术(即人工视觉)和精确的数字化压力控制技术,使压力表的检定工作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化我公司推出的PR3000全自动压力检定系统,采用高分辨率工业数字摄像机代替人眼获取图像数据,用独创的先进计算机算法进行分析识别,从而使人们永远地告别了传统的人工肉眼读表过程,不仅极大地减轻了人工劳动的强度全部由电脑自动控制的精确造压功能,在减轻人工体力消耗的同时,使得加压过程的操作变得十分简便和精确。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