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传感器是传感器产业里最大的几块市场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情况,以及中国传感器上下游企业,文章来自财经市场分析机构,对我们了解中国汽车传感器产业链有所帮助。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多款新车陆续发布,单车传感器数量增长迅速。按传感器数量统计,6月发布的理想L9整车超25个视觉传感器,7月上市的长安深蓝SL03可选装到27个传感器,推迟到明年上市的小鹏P7具备31个传感器,刚刚上市的比亚迪海豹也有15个传感器,今年4月份华为发布的阿尔法s的传感器则高达34个。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工信部颁发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支持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技术的发展。深圳发布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无人驾驶汽车可合法上路,汽车智能化持续提速。
在二级市场上,日盈电子收盘涨停,录得8天5板,近16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最大涨幅高达81%。据悉,日盈电子主营汽车零部件及摩托车零部件,收购的惠昌传感器掌握NTC温度传感器的芯片配方调制、烧结、切片、封装检测的完整流程。
在自动驾驶的层级结构中,汽车传感器处于感知层,产品附加值高,是实现单车智能驾驶的核心硬件。汽车传感器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主要为传感器制造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为汽车OEMs,包括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等。
国海证券杨阳在6月24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1003.8亿元,2021-2025年CAGR达39.19%。
汽车传感器可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分为车身感知传感器和环境感知传感器。车身感知传感器提高了单车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按照输入的被测量不同主要分为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从工作原理上看这些传感器大都采用MEMS方案;环境感知传感器主要分为车载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
杨阳表示,车身感知传感器MEMS化是主要趋势,电磁类传感器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MEMS是微机电系统,每种MEMS传感器都是针对下游特定的场景来生产,按照工作原理MEMS传感器可分为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细分种类多样、几乎涵盖车用传感器的所有类型。
据前瞻经济学人数据,传统汽车传感器装备数量至少90个;据四川省汽车产业协会的数据,目前平均每辆汽车装配24个MEMS传感器,高档汽车中搭载约25-40,甚至上百个MEMS传感器;安全性需求的推动下汽车MEMS传感器有望继续增长。
MEMS传感器产业链分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系统应用四个环节。上游主要是设计、原材料与设备,中游是制造与封测,下游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系统应用的终端产品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估计,2017-2022年汽车市场领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从 22.82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CAGR可达7%。MEMS传感器应用广泛,在汽车行业安全保护标准等政策驱动下增长趋势有望延续;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有望为MEMS传感器催生出更多元的应用场景需求。
分析师表示,汽车传感器中MEMS传感器、车载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有望受益;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刚刚起步,2022有望迎来放量元年,国内厂商或将参与全球竞争。
国海证券杨阳表示,上市公司中车身MEMS传感器领域建议关注苏奥传感、汉威科技、四方光电、保隆科技、敏芯股份、赛微电子。经财联社梳理,涉及的MEMS传感器业务具体如下:
此外,分析师还表示车载摄像头领域建议关注韦尔股份、舜宇光学、宇瞳光学、欧菲光、格科微;超声波雷达领域建议关注德赛西威、奥迪威;毫米波雷达领域建议关注德赛西威、华域汽车,森思泰克、经纬恒润;激光雷达领域建议关注炬光科技、长光华芯、光库科技等。
值得注意的是,MEMS传感器研发周期平均耗时28年,对半导体制程先进与否不敏感,封测成本占比通常超过总成本一半。业内人士表示,国内MEMS产业形成从前端设计到后端封装测试的完整链条,但在设计环节国内企业产品线单一、规模偏小,多数企业年收入低于1亿美元,商业化MEMS设计工具方面处于真空状态。
您对本文有什么看法?